返回第 2 章(第1/4页)  沁人不醉帝王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逐出宗室之外,发誓不再认这个儿子,也绝不许他回家,家里上上下下也不许再提起这个人。这些细节也是外公外婆仙逝之后,他听母亲断断续续地提起来的。不过,这些时过境迁的事情慕琏并不打算多谈,毕竟谁也不愿意提及自己不光辉的过去,何况他现在又有求于这位并不算亲近的舅舅。

    “嗯……”苏寇文听到家里已经没什么亲人,低着头沉吟了半响,这些年他已经不再想着打听老家的事情。刚从家里出来时,颠沛流离,四处游dàng,虽然吃了很多的苦头,可也却从没想过要回家。后来,参加了科举,入了仕途,却只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他便励志要等飞黄腾达之后再衣锦还乡。再后来,仕途渐渐有了大起色,那份想回乡炫耀一番的心思反而愈发淡了,久而久之竟然没有了牵挂之情,仿佛自己本来就是孑然一身,不提也就不想了。如今外甥找上门,才又勾起了那些他不愿回想起来的旧事。

    “唉……”又看了一眼展开在案上的《春山行旅途》,苏寇文长叹一声,动手把画卷了起来,拿起来走到慕琏身边,“你说你这次是来考试的,我且问你,考了第几名?”

    “外甥不才”,慕琏向着苏寇文躬身拱手,“只考到了头榜第十一名。”

    “哦,第十一名……”苏寇文摸着胡子思索起来。

    在枢国的科举制度中,所有的考生需要经过院试、乡试、廷试三关。院试每年举办一次,由各地书院自行出题,考试结果按照排名登记入榜,每榜二十人,进入前三榜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乡试;乡试由各省府院主持,同样也是进入前三榜的考生能够参加三年一次的廷试;廷试在都城晏淄举行,地点定在贡院,由皇帝亲自出题并指派监考官进行监考。

    为防止考题提前泄露,被皇帝指明的监考官员自出题之日起便开始住在皇室圈定的住所当中,内有宫廷内侍伺候,外有禁军守卫,换洗衣物和日常所需皆由宫里统一支出,中途不得离开,也不许家人探望或是传递书信,否则按死罪论处,称之为“入闱”。待大考之日,所有应试的考生经过严格的搜身之后被依次放入考场,每人一个五尺见方的阁子,用宽阔的屏风互相遮挡,内设一桌、一椅、笔墨纸砚若干。考生坐定后,监考官员才在禁军的看管下进入考场,公布考题。廷试的期限是三个时辰,以钟声起,以钟声止,可以率先jiāo卷却不允许拖钟,钟声二响时必须jiāo卷。与院试和乡试不同,廷试的结果只有两榜,每榜仍旧是二十人。入榜的考生即获得了候补官员的资格,同年立秋之后必须前往吏部报到,再由吏部按照各自的成绩、特长等分配各司、各地为官。

    论考试而言,能考入廷试头榜已属不易。按照惯例,入廷试头榜者皆被留都或派往各处要职为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各处肥缺。正因为如此,每年廷试放榜到考生报到的这三个月里,是吏部尚书以及分属各官员异常忙碌之时。不仅仅是因为吏部主管官员调配,还因为考生中不乏家资殷实、背影深厚者,这些人既然千方百计地通过了廷试,自然不甘心不情愿去到偏远的地方为官,必定趁此机会大肆打点走动一番。如此一来,那些无根无蒂,没有背景、靠山的考生则自然会受到排挤而无处申诉,即使廷试答得再好也逃不过被发配到穷乡僻壤为官为吏的命运。

    ☆、第五节

    苏寇文摩挲着手里的画轴,侧眼斜瞥自己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外甥。自己离家二十多年,虽然早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二十几年,自己虽然没回过家乡,但家乡也的确从未有人来过,似乎当年苏老爷的那一道驱逐令彻底把他和整个苏家甚至扈州的关系全部抹杀了。最初,他还有些气愤和后悔,后来自己在宦海中打滚,经历无情无义、颠倒黑白的事情不计其数,他自己也就没了那份对家乡和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