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逍遥快活似神仙(第1/3页)  一水相隔,十里秦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夫子。。。”

    辛少爷两膝着地,腰腿伸直,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

    “恩,起吧。礼拜孔夫子。”一位白色胡须的老爷爷站在那里,上了些年岁,站姿挺拔,腰杆笔直。一边摸着胡须,一边点着头。

    只见辛少爷走到孔子画像跟前,两膝跪地,双手合抱放在地上,头低下触到手。

    “拜,再拜。。。好,请回座。”

    两人分别走向自己的座位,辛少爷的小跟班阿隆将门合上,与忆月一同蹲坐在门口。阿隆看着眼前的姑娘,心中想着,照顾少爷的重任终于有人分担了。

    “姑娘今日来的好早,可用了早膳?”

    忆月笑着答,

    “用过了,早上同隔壁的李婶坐骡车过来的,李婶要来这里摆摊,每天都顺路,很方便。”

    “听闻姑娘和娘亲时常过来做活,想必也是清苦人家。”

    “ 是啊,我娘绣活不错,经常绣了东西去妓馆,也会接一些富家的绣活,如果有洗衣的粗活,我们也会去。看着我娘这些年为了我劳心劳力,手上都起了茧子,眼睛也不大好了,很想帮她做一些,让她放心休息一阵就好。”

    “父母都是这样,像护犊子一样护着自己的孩子。我父母早逝,从小跟着少爷,都想不起来他们长什么样了,不过老爷和夫人待我也甚好。”阿隆满足的说。

    随后,阿隆偷偷抹着嘴巴笑了起来,

    “别看少爷经常摆个严肃脸,其实待人很好的,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也要看内在。就像姑娘你,人美,简单的素布麻衣,反倒称的更加清秀了,加上有股机灵劲儿,看着叫人欢喜。怪不得少爷愿意要你侍读。”

    忆月看了他一眼,嘴巴微微撇了撇,“他不过是心善,看着我和我娘清苦度日,怜悯我罢了,赏我一份工钱,接济生活。别乱嚼舌头根子,小心这话传到你家少爷耳朵里,不揍了你就怪了。”

    这时,听里面传来了读书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忆月将耳朵凑近门缝,听着嘴角不住往上扬,学堂,先生,和她的距离越来越近。

    阿隆拉了拉忆月的袖口,

    “姑娘这是在干嘛?不过是读书罢了,我们继续聊天吧,还有一个多时辰呢,不聊天打发时间,时间过的可慢了。”

    忆月拍着阿隆的手,示意让他不要打断,

    “阿隆,小声点,这么好的机会,你也听听?今天夫子讲的是东坡先生的赤壁赋”

    “好好好,我帮你把风,你听着。”阿隆往别处坐了坐,居然打起了瞌睡。

    夫子提问了,

    “本文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c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你读了此文,有何感想?”

    辛少爷站起身,对着夫子作了作揖,“学生不才,此文背景为苏先生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此时的他官场失意,内心苦闷,但却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山水之中,无不显示了他豁达的心胸,此时,他已然释怀了吧。同时也表达了对万事万物以及自身的思考,也悟出了变与不变,短暂与永恒这中间的区别。

    学生以为其文中的“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甚好。

    苏轼也用江水c明月为喻,写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这处写的甚好。”

    “不错,大致的文意理解了。士盛这段时间很是用功。”

    忆月在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