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5章 王宫议事(第1/2页)  南明大丈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南明大丈夫最新章节!

    清晨,天还未亮,高义欢就被女官叫醒,从朱媺娖的栖凤宫出来。

    他稍微洗漱后,赵娟带来侍女,端来一碗粥,高义欢直接仰头喝下,砸吧砸吧嘴,问道:“这是什么粥,怪骚的。”

    赵娟笑道:“大王征战在外,身子疲乏,妾便特意让人煮的鹿肾红参粥,温补的。大王还要一碗么?”

    高义欢摆摆手,正色道:“不用了,晚上等孤吧!”

    说完,将碗放回托盘,站起身来,手扶着腰间玉带,便在侍卫的簇拥下,前往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

    此时才五更天,东方刚泛起鱼白,西安城中便活动起来。

    要是以前,西安城此时还是一片寂静,但是随着西魏国定都于此,大批的官吏和勋贵家眷迁入城中,以及数万大军卫戍城内外,便给西安带来了增量人口,还有巨大的活力。

    城中要去衙门报道的小吏,商铺的伙计,大户人家的护院,工坊的匠人,成为了小酒楼、茶馆、面食小摊的常客,带动西安城的发展。

    这时人从街道上走过,便见旁边的早食摊子,冒着热腾腾的蒸汽,蒸笼被揭开露出拳头大的肉包,一勺热油浇到大碗的面条上,然后端到食客面前,令人食欲大开。

    街道上,不时有一辆辆的马车经过,上面挂着各个主人家的灯笼,他们从城中各处,前往一个方向,去王宫参加朝会。

    西魏国并非天天都开朝会,而是十日一小朝,三十日一大朝,平时大小政务都是内阁处理,有特殊大事,宫内再敲响朝钟,召集大臣入宫商议。

    高义欢离开王京几个月,西魏国的政事,依然能够运转,便是因为西魏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体系,以及对应的官制。

    中国制度演化,到宋时就已经相当的先进,明朝内阁处理政务,也不太需要皇帝怎么操心。

    老朱家木匠皇帝、道君皇帝,出了许多让后世诟病的皇帝,可以说是皇帝不勤政,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就是明朝内阁机制,在不需要皇帝过度参与的情况下,官僚制度和国家同样能够运转。

    唐宋时代,距离现在太久远,西魏国官制只能继承明朝的官制,在明朝官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改变,没法子自创一套出来。

    现在西魏的官制与明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高义欢在政事上放权内阁,而他只是牢抓军权。

    此时在宫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文武大臣,都是再探讨四川和应对蒙古人的事宜,一直到侍卫出来宣众官入内面见大王,这群文武大臣,才慌忙排好队形,风风火火地行至殿中。

    不多时,高义欢进入大殿,高居王座之上,众臣立刻行大礼,齐呼,“拜见大王!”

    “都免礼吧!”高义欢身穿黑色盘龙袍,头上戴着翼善冠,很有范儿的一抬手,待众臣站直了身子,便笑道:“孤王多日不在京中,藩府能够正常运转,全靠诸位臣公。这次孤王出征巴蜀,得胜而归,本来是该庆贺一番,但是满清亡我大魏之心不死,庆贺一事,便稍后进行!”

    朝会粗浅的商议了一些事情后,便结束了朝会。

    在朝会上,高义欢其实并不会与大臣商议什么机密的事情,朝会只是给底下臣子一个发声的渠道,给他们一个不经过内阁,直接向他提意见的机会,或者是商议和讨论一些能在明面上说的大事,比如该不该迁都之类的事情。

    关系到西魏国安全,或者兵事行动的机密之事,则不会在朝会上进行具体的讨论。

    朝会结束后,高义欢在书房内,召见几位大学士,还有相关大员,才正式开始讨论蒙古南下的问题。

    书房内,高义欢大马金刀的端坐在王位上,李岩、陈名夏、鲁义方、高义成等人,则坐在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