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章 鹢路无风(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突了,”他浅笑道,“道长乃道门中人,不管俗世中事。”

    周胤微心下又滋生出另一层怀疑,他暗想,倘或这左瑞是仅为了攀附周氏,那自己方才说那句“一国三公”时就会开口点明,这么好的话引子,就算是再不晓事的措大都不会轻易错过。

    可到了临了,这左瑞又吞吞吐吐地把话给咽回去了,难不成,这寒酸举子是真从他家乡那个小地方发觉了什么了不得的、关乎朝堂的大事么?

    周胤微带了些许不屑地暗道,虽说上回在“文家铺子”为他向那伙计出头时,那张“奴契”上写的确实是上邶州,但看这左瑞呆愣愣的模样,想来他家乡里也净都是些只会耍弄些小聪明的无知愚民罢了。

    再者,上邶州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谁知道这左瑞说的家乡是哪个犄角子呢?

    左瑞见周胤微脸色平静无波,反以为他是信了自己是当真无所企图得来求助的,因而便有些羞涩地笑道,“其实,我来玄都观求道长帮我求证,不过是为了多一重心安,就是道长不允,我,”他说到这里,显著地迟疑了一下,继而道,“我都是会去向徐、周二府投帖子的。”

    周胤微淡淡地应了一声,不以为然地道,“贫道虽是道门中人,亦知徐、周二府势大,寻常举子无事都争相投帖拜访,何况延安兄有求于人呢?”他说着,不禁瞥了一眼左瑞抽出的那支签儿,又似漫不经心地追加了一句,“只是徐、周仅二氏,哪里来的‘一国三公’呢?可见此诗不应以《左传》来解。”

    左瑞笑道,“道长有所不知,我要投帖的事体,还牵涉中宫宋氏,徐、周、宋三氏相加,不正是应了这句‘一国三公’么?”

    周胤微陡然一滞,就见左瑞已然立起了身,道,“今日多谢道长解签儿,倘或改日得空,我必……”

    周胤微出声阻止道,“延安兄且慢!”他抬起头,用他那双黑曜石一般的重瞳眸定定地看着左瑞,好像先前几次都没看准,这回终于寻到机会能好好看看似的,“‘一国三公’,兹事体大,贫道虽不问世事,但见延安兄如此急迫,贫道或许,能替延安兄向那西市的‘文家铺子’打探一二。”

    左瑞欣喜道,“果真吗?”

    周胤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又道,“只是道签大抵须得三抽相合,方得定数,延安兄上回来访,仅抽了两支,还被贫道藏起了一支,已是不合道门法则;如今延安兄既又寻上了贫道,贫道定要请延安兄三签满抽,才算不负延安兄所托。”

    ——————

    ——————

    1左瑞引的那句《孟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孟子》原文后面的那句“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禹、后稷生活在太平之世,多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孔子称赞他们。

    颜渊生活在乱世,居住在简陋巷子,一筐饭,一瓢水,人们都不堪忍受那种忧患的生活,而颜渊却不改变他乐观的心态,孔子也称赞他。

    孟子说:“禹、后稷、颜渊走的是同样的人生道路。大禹想到天下有遭水淹没的人,就象自己也被水淹了一样。后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就象自己也挨饿一样。所以才那样急人之急。大禹、后稷、颜渊,如果互相交换一下位置处境,也都会有同样的表现。

    现在自家人互相打斗,要去救他们,即使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是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乡间邻居打斗,也是披头散发,帽缨紊乱去救急,那就难以理解了,如果是关门闭户则是可以理解的。”

    《孟子》: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