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五章 叶公使齐(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邶州,州府衙。

    “真是没想到,”宋圣哲双手捧着一只五蝶奉寿海棠形白铜袖炉,两根覆在炉后的大拇指正轻轻摩挲着袖炉上镂空雕刻的蝶形样纹,“还没到立冬,罗大人竟就要动身去定襄了。”

    罗蒙正微笑道,“岁末去都述职,乃州牧之职责所在,定襄路远,自是应早些出发的。”

    宋圣哲笑着“哟”了一声,转头便对坐在一旁正在喝茶的彭平康道,“罗大人这般勤快,倒把范大人都比下去了。”

    傅楚笑道,“范大人是积年的老臣了,我和罗大人如何能比?”

    彭平康喝着茶,微笑不语。

    宋圣哲笑吟吟道,“傅大人可真是会说话。”

    齐得韬开口道,“宋大人见谅,天一冷呐,日头就短,要是立冬一过,这天黑得便更早了,官道上一天就行不了多少路了。罗大人又不似你我,受得住那马背颠簸,因此,自然是要早些动身了。”

    宋圣哲笑眯眯道,“齐大人到底是马背上过来的武官,”他又转过头,去寻彭平康的支持,“连说起话来,都颇有‘居马而得’之风范呢。”

    齐得韬微沉下脸,道,“宋大人真是会玩笑,我虽是武官,《诗》、《书》却都是通晓的。”

    宋圣哲的拇指仍是有一下没一下地抚着袖炉上凸起的雕纹,“啊,”他当真同玩笑似地道,“那齐大人便是能‘居马而治’了。”

    齐得韬“呵”了一声,道,“可不敢。”

    彭平康放下茶盏,仍是笑了一笑,并不接话。

    罗蒙正复开口道,“齐大人说的确是一样,还有一样,”他看向宋圣哲与彭平康道,“两位大人在上邶州行事果决,为政有方,此番去定襄,我定是要为两位大人在圣上面前请上一功的。古语云:‘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两位大人在上邶州如此勤勉,我自是应早些将两位大人的拳拳爱民之心呈予圣上才是。”

    彭平康开口道,“罗大人这般为人着想,倒让我忆起了《庄子》中的一篇故事。”

    罗蒙正微笑道,“哦?不知是哪一则掌故呢?”

    彭平康亦微笑道,“是‘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傅楚接口道,“确是一篇‘圣人之言’。”他顿了顿,随口便引道,“譬如其有一句,‘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于宋大人与彭大人而言,便极为妥帖。”

    宋圣哲笑了笑,道,“我倒觉得这一篇不怎么好。”

    齐得韬看了彭平康一眼,见彭平康正不动声色地微笑着,便开口问道,“宋大人何出此言?”

    宋圣哲笑眯眯道,“孔圣人之为言,一向条理有致,然此篇故事中,孔圣人先说,‘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又劝叶公子高道,‘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如此,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叶公子高为楚庄王玄孙,出使齐国本就为不得已之事,彼时楚地为蛮夷小邦,齐地乃强盛大国,即使叶公子高委曲求全,在齐国国君面前‘传其常情’,又怎知齐国国君不会骄妄自大,误其‘常情’至于‘溢言’呢?”

    “倘或齐国国君有那‘容其常情’的肚量,又何须叶公子高为臣使齐,乃至孔圣人劝其‘无传溢言’呢?”宋圣哲微笑道,“因此,《庄子》中的这则掌故,定是后人假托孔圣人之口作的伪典,孔圣人何其智慧,如何会出此姑妄之言?”

    傅楚笑道,“宋大人不亏是一甲进士出身,果真是好识辨呐。”

    宋圣哲笑吟吟道,“我读‘四书五经’,在座诸位大人,又何尝未闻‘圣人之言’?我不过是,”他朝罗蒙正笑道,“在罗大人之前,说了罗大人想说的话罢了。”

    罗蒙正微笑道,“宋大人是打趣我呢,还是在打趣彭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