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二章 勿施于人(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定襄,周府。

    周胤微低着头,看着足尖前徘徊着的一小块光斑疏影,看上去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像是在漫不经心地听着周胤绪讲琅州的风物人情,“……瑁梁大街熙熙攘攘,两旁店铺里随处可见婆罗多国的‘磨喝乐’,颇有唐宋风采……”

    周惇随口赞了一句,“不错,”他看向周胤微,“臧隐,你说呢?”

    周胤微“啊”了一记,好像被周惇这么一唤,才刚刚回过神来,“‘磨喝乐’甚好。”

    周胤绪别过头去,有心想效仿周胤微这副理直气壮的视而不见作派,只是他模仿得不好,眉目间没了周胤微的那股子沉郁,反流露出一丝孩童专属的稚气来。

    周惇浅笑道,“好在哪儿呢?”

    周胤微道,“佛教的东西,总透着派清净样子。”他顿了顿,又装模作样地认真道,“倘或那瑁梁街上有‘千年舍利骨’、‘万岁胡孙藤’,便更合大哥的意了。”

    周胤绪还没反应过来,周惇却已是听出来了,他微沉下脸,用同样微沉的声调唤道,“臧隐。”

    周胤微抿了下唇,不咸不淡地道,“玩笑而已。”他顿了一下,又自说自话道,“大哥最是好性儿,不会与弟弟们计较的。”

    周惇道,“你大哥不计较我计较,”他淡淡的,随口即引道,“‘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李太白的诗,不是给你这么用的。”

    周胤绪道,“《论语》中云,圣人‘一言’可终身行之,”他侧头看向周胤微,淡笑道,“二弟虽是玩笑,但亦应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周胤微道,“大哥的这个‘恕’字,说得可是勉强,”他带着笑意的语气里隐约透出一丝嘲讽,“不知若是圣上听了,可会心有戚戚?”

    周胤绪道,“孟东野尝有诗云:‘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他微笑道,“既要讲佛诗,二弟索性应一道讲了才好,这先讲佛再谈儒,岂非是对孔圣人不敬?”

    周胤微的目光随着那块光斑的移动往足尖外又推进了一寸,“是啊,大哥对孔圣人最是敬重,”他反唇相讥道,“否则,又怎会效仿令尹子文退而无愠……”

    周惇截口道,“臧隐!”

    周胤微往侧旁轻轻偏了下头,像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抗议。

    周胤绪一张口,倒把周胤微无声抗议的内容说了个七七八八,“父亲不必截断二弟的话,”他转向周惇道,“二弟心中龃龉,说出来倒好;要总在家里耐着不说,外头还误以为父亲母亲如何苛待了他去呢。”

    周惇闻言,立时展现了他于子女上的一视同仁,“我既截了他,便亦是不耐烦你。”他少见的沉着脸,对周胤绪道,“他有什么龃龉耐着,到必要时自会与我说,你作大哥的,心里也别总惦记着那一点不平,难不成我是睁了眼的瞎子,连哪里长了、哪边短了也分辨不出来了么?”

    这番话一出,周氏兄弟二人立时皆哑了火去。

    周惇平了平心气,复开口时已恢复了最初温文谦和的样子,“既都说要‘敬孔’,不如先多同咱们府里的那个‘孔’打打交道。”他唤了周胤微一声,道,“听说孔道远明年也要‘大比’,你若有空,多与他谈论些文章也是有些裨益的。”

    周胤微道,“儿子与孔道远,”他顿了顿,斟酌了一下,道,“不甚相洽。”

    周胤绪笑了一下,刚要开口,就听周惇把自己心里冒出来的想法说了出来,“‘德不孤,必有邻’。”

    周胤微抿了抿唇,小声道,“儿子还是更喜欢文经登。”

    周惇道,“文经登是翰林学士,天子近臣,你……”他说到一半,忽地又想起周胤微脸上那天生的“帝王之相”的隐疾来,于是临时改口道,“你不常见他,是应当的,他近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