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七章 鸿鹄将至(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揖,大方地默认了安懋的称赞。

    安懋浅笑了一下,趁着孔弘毅躬身的时候,朝东侧屏风瞥了一眼,“既如此,”他朗声笑道,“朕不妨效仿昔年宋太祖擢圣人四十四世孙之例,特命孔卿为曲阜知县,如何?”

    宋士谔暗想,圣上这一问多半是白费口舌,这孔家的措大,小事儿上看着虽呆,大事儿上却正经不错,这等心直口不快的人,倘或真想当那劳什子的曲阜知县,打进殿没几句话就会开口,何必孔府、《孟子》的同圣上绕这些弯子?

    果不其然,宋士谔在这边才思忖完毕,那边殿上的孔弘毅就回道,“小臣未得进士功名,不能……”

    安懋接口道,“孔宜也未曾中得进士,”他微笑道,“然宋太祖仍迁其为黄州军事推官,宋太宗时拔其为司农寺丞,可见是个能干实事的。”

    孔弘毅道,“五代时人,多不拘小节,如今却大不一样了。”

    安懋挑起了眉,“如何‘不一样’了?”

    孔弘毅道,“小臣在家时,常听圣公教诲,圣上受禅登基,乃天命所归……”

    安懋又接口道,“圣公的谏表与贺表,朕这十年来都看个遍了,”他扬起嘴角,看上去像是带了些许嘲讽,语气却是极诚恳的,“孔卿就不必再与朕说一遍了。”

    宋士谔心底“嗤嗤”发笑,暗道,圣上倒很有“说诨经”的天赋,这偶然说起来,竟比坊间市井里那些子“唱百戏”的还逗乐。

    孔弘毅道,“圣上既想起来了,小臣便不再说了。”

    安懋闻言,心下不由冷笑了一声,面上却笑道,“朕倒好奇了,”他往后靠了一靠,似是饶有兴致地问道,“不知孔卿有何志向?又愿为何职呢?”

    孔弘毅抬起头来,郑重地往后退了一大步,这步跨得极大,连屏风后的宋士谔都能清楚地听到他的履靴跺在殿中金砖上的清脆响声,“小臣愿作圣上之肱骨,宣麻拜相,入掌中书。”

    ——————

    ——————

    1“衍圣公临雍”

    《孔府内宅轶事》:明清时还特准许衍圣公在皇宫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还陪同皇帝“临雍”(视察学务),衍圣公每次来京,诸贤后裔,五经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随同前来。

    2“以为有鸿鹄将至”的梗是出自《孟子》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3“视君不如弈棋”的典故在前文章节中,徐广和徐知温的对话里出现过,出自《左传》中宁喜父子的故事。

    《左传》: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

    将可乎哉?殆必不可。

    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

    《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