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五章 孔府规矩(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比’之前上一谏章,要我依制领职,承曲阜知县之袭,那可如何是好?”

    孔弘矜想了想,道,“外边的事儿我虽听母亲说得不多,却也知道如今朝中与周太师不合之人甚多,且不说徐国公,就是新晋的琅州文氏、柴桑陆氏也不会坐看九堂兄独得周太师提携……”

    孔弘毅接口道,“可家父要你我寄居周府,”他又沉吟了一下,道,“旁人又如何能随意越过周府,与你我打交道呢?”

    孔弘矜道,“这便是‘春闱’的好处了,”她柔声细气地提醒道,“‘大比’之前,来定襄寻亲访友、拜会高门的举子数不胜数,而周太师乃百官之首,想来那一般举子,定是递了撒金笺帖却苦苦不得与之一面,可若是九堂兄居于周府……”

    孔弘毅顿时会意道,“定会有不少举子风闻此信,打着要‘拜会孔裔’的名头前来攀附周惇。”

    孔弘矜慢悠悠道,“正是,”她有些意味深长地道,“到时,九堂兄不就知道‘外边考上来的人’是什么样儿了么?”

    孔弘毅听了,不禁鼻孔翕动着“嗤”了一记,道,“俗儒趋炎附势,攀附竖儒,竟还要遮遮掩掩,拿你我先祖之名作成幌子,当真可笑至极!”

    孔弘矜倒没接这话,只是不置可否道,“因此我便说,周太师定不会为难你我,反之,说不定还会对九堂兄多加示好呢。”

    孔弘毅却不怵这话,又嗤笑道,“凭他如何示好,我全不搭理就是。”他一抬下巴,作出一派趾高气扬的模样,“反正如今朝中互相倾轧已成常态,我倒要看看,他们哪一个敢对咱们家先祖不敬?”

    孔弘矜想了想,道,“不敬倒是不敢,”她说着,不禁微微蹙眉道,“我就是怕……他们同咱家底下那些庄户似的,一见了面,二话不说,先跪下朝咱家先祖磕头,这可……”

    孔弘毅哈哈一笑,道,“小妹大可不必担心,”他认真道,“出了鲁西南,纵是寻常百姓,无事也不是轻易能向谁磕头的。”

    孔弘矜心下一松,不禁追问道,“果真么?”

    孔弘毅肯定道,“果真呢。”他一边说,一边又不由感伤道,“若不是顾忌着小妹的名节,我真想让小妹亲眼看看外边是什么样儿呢。”

    孔弘矜听了却无甚表示,只是道,“那就好。”

    孔弘毅奇道,“怎么好了?”

    孔弘矜道,“正如九堂兄先前所说,咱们家里磕头的那些,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为咱们家的那一口饭磕的头,如今出了鲁西南,咱们家再不能施舍那一口饭去了,若是九堂兄再无故受人跪拜磕头,可就……”

    孔弘毅忙道,“小妹莫担心,这事儿啊,家父在家时就同我说过了,”他朗声一笑,“他们要磕,我还嫌他们没骨头呢,旁人也就罢了,小妹还不知道我么,难不成,他们不磕,我还硬按着他们磕?我又不是那华傲国横不讲理的木速蛮鞑子。”

    孔弘矜轻轻点了下头,道,“九堂兄这样说,我就安心了。”

    孔弘毅笑了一笑,尔后从桌边站了起来,道,“好,小妹且再歇息片刻,容我着人去同楼下的伙计打个商量,看能不能为小妹即刻套一辆走起来少些颠簸的马车,四平八稳地往那周惇府上去。”

    ——————

    ——————

    1孔家的“管勾衙门”

    《孔府内宅轶事》:管勾厅掌管收租,佃户交了租,账房就在户册上打个勾,所以叫“管勾”。

    因为地亩多,孔府管勾厅在外地还设有管勾衙门(主要在巨野县),下面还有屯官、总甲、小甲等,小甲就是各庄的庄户头,直接向农民收租子的。

    2关于鲁西南地区大年初一磕头的习俗,其实很大可能是来源于封建时期孔府向佃户设的规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