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沅芷扬芳(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一适亦笑道,“以往也有听人奚落文人,却都不如周大人说得机巧,我可是服了。”

    周胤绪笑了笑,自觉在座三人无一人领会他话中深意,便一笔带过地回道,“我打个比方罢了。”

    彭平康微笑道,“周大人这比方打得却有些意思,”他看了周胤绪一眼,复低头出了一张牌,“不过我却好奇一桩事。”

    周胤绪道,“何事?”

    彭平康朝他笑道,“假设有这‘一碗浑汤’,周大人又想法儿扔了‘鸡腻子’进去,那待这‘锅中杂质’被吸附殆尽,谁有能耐去主张将那些再也无用的‘鸡腻子’捞出来呢?”

    周胤绪一怔,就听彭平康继续微笑道,“若是捞不出来,一锅里头昏天黑地得尽是吸饱了杂滓的‘鸡腻子’,那汤又如何能做得成呢?”

    周胤绪顿了顿,微笑回道,“我信口玩笑而已,彭大人也太认真了。”

    彭平康笑了一下,道,“我只是想提醒周大人一句,这扔下去的‘鸡腻子’若捞不回来,非但做不成好汤,不妨还无端糟践了汤料呢。”

    周胤绪淡笑道,“这倒不劳彭大人费心,”他微笑着扣出一张牌,“这汤若混了,我便自己灌下去,左右不会白费了那些炖汤的好材料。”

    文一适见状,笑着拿过周胤绪打出的牌,道,“说什么捞不捞的,这等小事,哪用周大人亲自动手?周大人若想喝汤,吩咐一声,我即刻召人下去做来就是。”

    周胤绪看了彭平康一眼,笑着回道,“就是现在做来,依那法子,我也得到明日才能喝上汤,如此,我倒不好意思劳动文员外了。”

    文一适玩笑道,“一碗汤的功夫罢了,不值什么。周大人若过意不去,便也替我办桩事体,算是两清,可好?”

    宋圣哲抿嘴笑道,“哟,文员外打得好算盘,”他看了周胤绪一眼,道,“一碗汤换周大人来办一桩事,这买卖端的是只赚不赔啊。”

    周胤绪心想,文一适此刻说出来的事体必定不大好办,但自己却也没喝汤,不妨先听他说一说是何事要办,若是不能准允,左右舍他一碗汤就是了。

    周胤绪这么想着,刚想开口,就听彭平康不冷不热地接口道,“不止如此,文员外若烧上一锅汤,定不仅只分给周大人一碗罢。”

    文一适笑了笑,道,“几位大人想喝就与我说一声,喝多少都有。”

    周胤绪看了彭平康一眼,微笑道,“文员外说这话可要仔细,有道是,‘君不见华元分羹奇祸作,糜身鼎烹竟无补’,昔年羊斟私憾,败国殄民,如今无良之人比起春秋时只多不少,文员外可要小心……”

    宋圣哲接口道,“在座的除了文员外都是‘大人’,周大人还是别提那羊斟一类的小人了罢。”

    周胤绪瞥了宋圣哲一眼,伸手抓了一张牌,放进面前的牌龙中,恰好凑成一副对子,“好,”他抬起头,看向文一适道,“文员外且说何事罢。”

    文一适笑道,“此事说大也不大,”他微笑道,“是我那七弟妹啊,偶然上峨眉山求得一道签,那签儿写的是一句诗,诗曰,‘溪上多子孙,林树森瑶玉’。”

    “不怕周大人笑话,这签儿倒正说中了我七弟妹的心事。后来经那道士一解,此句竟出自宋诗中的一首五言,其对应的一句正为,‘平生一退字,厚施不食禄’。我七弟妹看了,回来便说要斋僧敬道,顺应天意,”文一适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说,要捐些田出来给官营的那间‘慈幼局’作款,因此托我来问一问几位大人,方不方便行这一好儿呢?”

    周胤绪听了,心中不觉有些许迟疑,他一时不答,不禁把目光向宋圣哲投去。

    宋圣哲笑眯眯的,随口即道,“这首五言我读过,另两句也有些意思,一句为,‘当年雪溪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