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章 以典作诗(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府。

    “……儿子原该换了衣服再来拜见父亲,”周胤微微笑道,“只是在仪门的时候,儿子听小厮们说父亲急着寻儿子来,于是……”

    周惇抬起眼,“我亦信道教,你穿着道袍来也无妨。”

    周胤微下意识地垂下了眼,“是,不知父亲寻儿子来是为何事?”

    周惇道,“我新得了份古籍祖本,又正好遇上你大哥寄信回来,想着你和你大哥大约都喜欢这书,便邀你先来看看。”周惇淡淡道,“你要喜欢呢,我就送给你;倘若你不喜欢,我就寄给你大哥去。”

    周胤微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周惇的桌前。

    周惇从桌上拿起一本古籍,递了过去,“这是白乐天的《禽虫十二章》,你且看看罢。”

    周胤微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翻了开来,“父亲得的竟是绘本,”他翻过一页,“这可是稀奇了。”

    周惇道,“我也如此想,因此才叫你先看。”

    周胤微略略翻过,便合上了手中的,又小心地放回了周惇的桌上,“这祖本难得,父亲还是寄去给大哥罢。”

    周惇伸手拿回书,道,“我以为你会喜欢。”他顿了顿,道,“‘庄列’寓言多假虫鸟以为‘筌蹄’,白乐天作此十二章,亦有自警封执之惑,此篇中十二诗与道家学问很是相得呢。”

    周胤微像往常一样低着头,“父亲既喜欢,想来大哥也会喜欢罢。”

    周惇闻言,沉默片刻,缓缓地开口道,“也说不上喜欢,只是觉得其中一首颇有些嚼头。”

    周胤微顿了一顿,淡然道,“不知,父亲喜欢的是哪一首?”

    周惇道,“第七首。”他看了周胤微一眼,见周胤微仍自顾低着头,便将手边的祖本翻至那一篇,随口念道: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周胤微听了,似不为所动,只是附和道,“果然有些韵味。”

    周惇道,“若仅看后两句中的‘诸天’、‘微尘’二词,或有人会以为此篇之语取自佛教经中,但细论起来,这头一二句却用的都是道家典故。”

    周胤微低眉应道,“父亲说得是。”

    周惇抿了抿唇,道,“那你便论一论,”他看向周胤微,“这头二句用得是哪两个典故?”

    周胤微滞了一滞,道,“儿子却只看出了其中的一个掌故。”

    周惇微笑道,“是哪个典故?”

    周胤微道,“此诗首联,是化用《抱朴子》中的那一句‘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

    周惇道,“对,”他淡淡道,“这第二句,是取自《庄子》中的‘蜗角’一典。”

    周胤微依旧不为所动,“是,父亲说了,儿子才想起来。”

    周惇道,“此典冷僻,你一时没想起来也是有的,”他扫了一眼周胤微身上的鹤氅,“我是先读了苏东坡诗中的那一句‘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才偶然记起《庄子》中有这一则故事呢。”

    周胤微道,“父亲通今博古,儿子远不及也。”

    周惇笑了一下,道,“‘老庄’之学中的‘无穷’之理词旨辨博,譬如,就此则掌故而言,‘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这一句就极有哲理。”

    “《庄子》云,蜗之两角,有二国存焉,一名蛮氏,一曰触氏,二国频相战争,杀伤既其不少,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便以此喻起譬此言,进谏于魏惠王,”周惇说着,见周胤微仍面容平静,道,“蛮触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争,有伤和气不说,也实在无甚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