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章 儒生通病(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胤绪强笑道,“对,这是儒生的通病之一。”

    宋圣哲笑着问道,“周大人说得是什么病?怎么我却没听过这说法儿?”

    周胤绪轻咳一声,道,“怕脏。”他顿了顿,补充道,“家父曾说,儒生的通病之一,就是怕脏。”

    宋圣哲笑了起来,“是啊,这毛病的确恼人,尤其,”他淡笑道,“这做官就不能太讲究干净。”

    周胤绪道,“是啊,圣人尝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言如是哉。”他语带感慨道,“若是那纪经略使能早些晓得这个道理,就不会”

    宋圣哲道,“纪鹏飞的错处并不在这儿,”他淡淡道,“纪鹏飞的问题在于,他错将‘牲畜’看作了‘人’,又错将‘人’看作了‘牲畜’。”

    宋圣哲的这句话让周胤绪觉得极不舒服,类似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周胤绪第一次见彭平康的时候也出现过——就是彭平康说可以随意打杀胥吏的那一刻。

    宋圣哲好像没注意到周胤绪的不适,笑眯眯地进一步解释道,“‘牲畜’头脑简单,只顾眼前吃喝痛快,却极其冷酷残忍,遇到挡道儿的‘人’了,才不听什么大局道理,一口咬断‘人’颈便是。”

    “而‘人’呢,虽然看上去复杂多变,冷静自持,但终究有‘纲常律法’这四字镇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行那‘伤人’下策。”宋圣哲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周胤绪,“既然周大人现已着手参与料理琅州赋税,我便再同周大人多一句嘴:若要做一个能管控乡里的地方官,旁的错个一点儿半点儿都不打紧,那些不过都是小节,但这‘人畜之分’,却是万万不能错的。”

    周胤绪的神色变得有些微妙,“有三位大人提点着,我自然不会行差踏错。”他顿了顿,又追问道,“那么乡间的县官也是这样分的吗?”

    宋圣哲一怔,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

    周胤绪道,“我的意思是乡间的县官们也分”

    宋圣哲笑了起来,“这倒不是,那样分太麻烦了。”

    周胤绪偏过头,刚想再开口追问,就听宋圣哲用一种他从未听过的c让人听了背脊发凉的语气道,“县官们处理乡间事,一向都是入乡随俗,秉持‘人畜一理’的。”

    ——————

    ——————

    1 武帝在位时,有一次匈奴请和亲,博士狄山表示赞成,并说兴兵动武会让人民困贫。

    御史大夫张汤认为这是愚儒的无知看法。

    狄山反驳张汤,认为自己虽是“愚忠”,张汤则是“诈忠”,并批评张汤处理淮南王刘安c江都王刘建谋反案的作法。

    武帝问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让匈奴不犯吗?”

    狄山说:“不能。”

    武帝问:“那一县呢?”

    狄山说:“不能。”

    武帝又问:“那一鄣呢?”

    狄山害怕,回答:“能。”

    于是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

    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来犯,把狄山的头斩了。

    《史记》:匈奴来请和亲,群臣议上前。

    博士狄山曰:“和亲便。”

    上问其便,山曰:“兵者凶器,未易数动。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乃遂结和亲。孝惠c高后时,天下安乐。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孝景时,吴楚七国反,景帝往来两宫间,寒心者数月。吴楚已破,竟景帝不言兵,天下富实。今自陛下举兵击匈奴,中国以空虚,边民大困贫。由此观之,不如和亲。”

    上问汤,汤曰:“此愚儒,无知。”

    狄山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若汤之治淮南c江都,以深文痛诋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