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五章 自古良责(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酉时正时,御史台,茶水房。

    “眼前这情景,”姚世祉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投到面前的两人身上,“倒让我忆起句诗来。”

    文一沾正低首品茶,对姚世祉的话似充耳不闻,只小口抿着杯中茶水,氤氲的雾气遮了他的额脸。

    向和畅正轻轻吹着茶沫子,见文一沾不接话,便抬起头来随口问道,“何诗?”

    姚世祉随口吟道,“‘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姚世祉念完,屋内静默了好一会儿,良久,文一沾合上盖碗,亦随口接道,“哦,谢玄晖的诗。”

    向和畅跟着道,“‘余霞散绮’,确实应景。”

    文一沾侧转过身,抬眼看了一眼窗外,微微点了点头。

    向和畅又道,“山水诗中,“二谢”最佳,”他呷了一口茶,“谢康公的那一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亦与此景颇为契合。”

    姚世祉应和道,“是啊。”

    姚世祉说完这句话后,屋内又静了片刻,文一沾慢慢开口道,“向大人的这句诗,引得比姚大人的要好。”

    姚世祉问道,“哦?为何?”

    文一沾道,“姚大人所引,为登山远眺之作,而向大人所引,为登江孤屿之词,虽皆为江天之景,但向大人所吟之句,却更合眼下情景。”

    向和畅看了文一沾一眼,“谬赞了,”他微笑道,“想来,文大人心中,定有比我方才所引更为贴切的词句罢?”

    文一沾微微倾了倾身,“是有一句,”他顿了顿,道,“不过我心中的这一句,也是得了向大人的指点。”

    向和畅也微微倾了倾身,“我哪里敢‘指点’文翰林,”他直起身,探究道,“却不知,文大人所说的是哪一句?”

    文一沾吟道,“是‘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这一句。”

    姚世祉瞥了文一沾一眼,对向和畅道,“文大人所引,与向大人取自同一诗中,向大人着实不必自谦,”他亦微笑道,“文大人确实以为向大人引得那句更好。”

    向和畅抿了口茶,“文大人好才情,我自愧不如。”

    文一沾道,“此诗为谢康公所作,要论才情,我哪里及得上谢康公呢?”

    向和畅浅笑了一下,转向姚世祉道,“姚大人快别说我谦虚,要论自谦,我又哪里及得上文大人呢?”

    文一沾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

    姚世祉听出话音不对,于是他微微一笑,并不去接向和畅的话。

    屋内又安静了下来,半响,向和畅又打破了沉默,“论其谢康公的文作来,不得不提的,就是那篇《山居赋》了。”

    文一沾慢条斯理地给自己倒了碗热茶,似敷衍般随口附和道,“是啊,当真绝妙。”

    姚世祉道,“昔年谢献武居太康湖,拓‘始宁墅’,江曲起楼,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谢康公又以文赋之,名播天下,可谓是一段佳话了。”

    文一沾垂下了眼帘,看着碗面上漂浮着的细碎茶梗,就听向和畅接口道,“《山居赋》名扬天下不假,但也,”他瞟了文一沾一眼,“实在称不上是‘佳话’。”

    文一沾抿了口茶,似半开玩笑道,“姚大人听见了罢?向大人这是在借典讥讽你我呢。”

    姚世祉对着两人笑了笑,亦似半开玩笑地回道,“我只听出向大人是在讥讽我,可没听出哪里在讥讽文翰林呢。”

    文一沾眯了眯眼,又微笑道,“大约,是我多心了,”他转向向和畅道,“向大人莫见怪。”

    向和畅低头喝了口茶,接着“啪”地一记合上了盖碗,搁到了一边,“文大人不但文采甚佳,且知情识趣,难怪得圣上如此重用。”

    文一沾微笑道,“向大人谬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