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位卑言高(第2/4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宋圣哲微微一笑,“周大人肯亲自与我和范大人下乡,已是‘入俗从令’,我与范大人,才要同周大人道一声‘委屈’才是。”他意有所指道,“周大人本不该随我们奔波呢。”

    周胤绪会意道,“是啊,《周易》有云:‘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我昨日行事,岂非应了《孟子》中所谓‘位卑而言高’?两位大人可别怪罪我才好。”

    宋圣哲连忙道,“周大人为瑁梁少尹,非‘委吏’c‘乘田’一般的小吏,关心民生,也是情理之中,何来‘怪罪’一说呢?我与范大人,只是觉得周大人初赴瑁梁,就如此劳碌,未免太过辛苦了。”他想了想,又微笑道,“再者,《孟子》亦有云:‘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周大人方才既引‘位卑而言高’一句,可见心中自有一番沟壑罢?”

    周胤绪笑道,“《孟子》为‘四书’之一,我不敢不深研。”他看向宋圣哲,“宋大人是第一甲的进士出身,想来,宋大人读‘四书’,定另有一番见解罢?”

    宋圣哲抿了抿唇,看向周胤绪的目光带了一分深意,“若论‘四书’,首先便该论《中庸》,《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又云:‘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此为‘中庸’之‘道不远人’。所谓,‘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我为官至今,时时谨记秉持《中庸》之道而不能‘远人’,”他说到一半,便止住了话头,朝周胤绪笑了一笑,“这便是我的一点浅见了,周大人听了,可别笑话我庸常。”

    周胤绪道,“《中庸》之道,为孔圣人修身养性之慧言,如何能说庸常?”他朝宋圣哲点了点头,“宋大人果真好学问。”

    宋圣哲道,“不过引用‘四书’而已,不能算作学问。”他又扬了扬手上的公文,“这页公文,还须得范大人盖印,周大人且忙,我就不能陪了。”

    周胤绪道,“宋大人去送公文时,记得替我请个假,”他淡淡笑着,“文氏递了帖子,摆了家宴请我叙话,这应酬我不得不去,我去了就必得吃酒,但我酒量不佳,喝多了酒就必得头痛几天,想来往后几天,无法再同两位大人一起下乡了。”

    宋圣哲也回笑道,“周大人安心,此话我必会带到。”说着,他转身将离去时,脚步又顿了顿,似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文氏自家酿的酒比外头的都烈一些,周大人若酒量不佳,还是不要贪杯才好。”

    周胤绪点头道,“多谢宋大人提醒,我记下了。”

    ————————

    ————————

    1 《陈氏香谱》卷二《定州公库印香》:

    “笺香一两c檀香一两c零陵香一两c藿香一两c甘松一两c茅香半两c大黄半两c右杵罗为末,用如常法。凡作印篆,须以杏仁末少许拌香,则不起尘,及易出脱,后皆仿此。”

    宋朝的时候,焚香是蔚然成风,从皇宫到民间都焚香,文人士大夫尤其爱焚香,所以唐宋的时候,上层阶级来说,男人身上应该是比女人还要香的,王安石这样不爱修饰的男人,还被苏洵写《辨奸论》吐槽:“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

    2 《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3 “梅香窦臭”的典故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盛文肃丰肌大腹,居马上,前如俯,后如仰,而眉目清秀。东都事略:度肌体丰大,艰起拜。有拜之者,俯伏不能兴,或至诟骂。丁晋公谓疎瘦,面如刻削,二公皆浙人也。梅学士询,好洁衣服,裛以龙麝。其在官舍,每晨起,将视事,必焚香两罏,以公服罩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