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会儿,端起茶碗喝了两口茶,又恢复了原来的神情,“文卿不敢驳,看来只有朕来驳了。”他放下茶碗,“《礼记·哀公问》有云:‘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c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

    “《周礼》又云:‘礼俗,以驭其民’。礼起于俗,成于德,终于法。朕奉孔孟礼教,尊儒学道统,是为教化驭民,以治东郡天下。若依你所言,朕废孔孟先贤之‘礼’,弃了道学儒术,朕又该如何治民呢?”

    王杰听得怔住了,他知道安懋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就是放在他原来的那个时空,废除孔教之后,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慢慢建立起符合现代文明的既有规则和秩序。

    安懋继续道,“丢一双旧鞋是不难,丢了便丢了,可寻一双新鞋却不易。若是新鞋子不合脚,便不仅是绊脚了,而是连道儿也不会走了。要是穿着新鞋摔了跟头,该如何是好?”

    “若说让朕拎着旧鞋找新鞋,”安懋揭开茶碗,喝了一口,“这与‘郑人买履’,又有何异?落到你嘴里,便成了‘宁信度,无自信’,这可不是为难朕么?”

    徐知让忙低头辑手,“愚生惶恐,愚生不敢妄议圣上。”

    安懋道,“你都想亲自扯了东郡脚上的鞋了,这会儿倒惶恐起来了。你这一惶恐,朕若再责罚于你,倒成朕的不是了罢。”

    安懋这句话是笑着说的,王杰坐在安懋旁边,全程都不觉得安懋有一点儿生气的迹象,但殿下两人却都微微躬起了肩膀。

    徐知让道,“愚生不敢让圣上得过,自然不敢求圣上的责罚。”

    安懋对文一沾笑道,“瞧瞧,他比文卿还会说话,可惜啊,”安懋把桌上徐知让写的那篇文章的折子合了起来,“这心不正。”

    徐知让道,“愚生若心有不正,如今便不会在这殿中议论‘旧鞋’了。”他抬起头来,“愚生早就为东郡去寻那双合脚的‘新鞋’了。”

    文一沾皱起了眉,王杰的心也跟着一跳,他隐隐觉得徐知让和安懋说的“鞋”已经不是孔孟之道了。

    安懋凝视了徐知让一会儿,突然道,“徐国公为管教你,费了不少气力罢。”他的目光集中到了徐知让的脸上,“想来朕宣你进宫之前,徐国公便已请了家法了罢。”

    徐知让道,“圣上想错了,家严并未对愚生动家法。家严说了,家法打的是儿子,愚生不忠不孝不悌,连家法都不配挨,合该跪到祠堂去抄《孝经》才对。”

    安懋玩味道,“罚得妙,‘人之行,莫大于孝’,罚逆子,就该抄《孝经》。”

    徐知让道,“愚生惭愧,不过愚生就是抄了《孝经》,在家严心中,也是逆子。”

    安懋道,“这是为何?”

    徐知让道,“家严最守‘礼’教,最讲究尊嫡卑庶,忠孝俭恭,愚生为庶孽,生而体卑,却妄图同享嫡尊之礼,在家严看来,可谓是不孝不悌了。”

    安懋看了徐知让好一会儿,才道,“难怪你要驳‘礼’。”安懋转向文一沾,这回说话的语气轻松了一点,“难怪他要驳‘礼’。”

    文一沾不答话,只恭敬地朝安懋行了辑礼。

    安懋见殿中无人接自己的话,接着说道,“看来你是嫌‘嫡庶之别’咯了自己的脚了罢,可即使如此,也不须因这一粒小石子儿,就把一整双鞋给扔了啊。”

    徐知让道,“愚生执意如此,是因为这粒石子儿咯的不是愚生一人的脚,而是东郡千千万万庶出子弟的脚。”

    安懋道,“哦,是么?”

    徐知让道,“圣上若不信,现下就可以问一问文大人,或者,问一问四皇子,问问他们的脚,是不是已经被咯得伤痕累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