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不矜名节(第1/2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一沾在院中走了一圈,踱去了茶水房。

    茶水房中,那名负责记录的小吏正与内侍宦达说笑,两人面前是一樽茶灶。

    茶灶已经熄了火了。

    宦达是安懋派来“监勘”的,进了制勘院的案子都要有内侍监勘,这是惯例了。

    宦达刚才连审讯室的门都没进,此刻他显然也没有进门的打算,正与那名小吏讲自己的宫廷奋斗史,“圣上那时就问我的名姓,我刚道我本姓为‘图’,圣上便说道,‘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接着就赐了我这名”

    此时文一沾推门进去,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他对那名小吏说道,“杜寺丞的茶可煮好了?”

    那名小吏站起身道,“已经好了,我正要端过去呢。”

    文一沾道,“不忙,只是姚大人让我嘱咐你一句,杜寺丞为朝廷命官,茶要七分烫能刚入口的才好。”

    那名小吏端起了茶碗,“正是七分烫呢。”说罢,他便端着茶碗出了茶水房的门。

    那小吏出去后为他们关上了门,文一沾施施然地走到那小吏刚才坐的地方坐了下来,他细细地抓起了一把茶叶,皱眉道,“这是陈茶。”

    宦达道,“御史台的茶都须得用茶焙烘去潮气后才能下灶。”

    文一沾松手,手中的茶叶又落了回去,“难怪杜寺丞的茶竟煮了那么久。”

    宦达道,“杜寺丞虽进了制勘院,但有功名在身,又未除职,自然无人敢怠慢。”

    文一沾道,“是啊。”他又瞥了一眼茶叶,“陈茶苦涩,必不能入杜寺丞的口。”

    宦达微笑,“文大人似乎和其他翰林学士不同。”

    文一沾好奇地转过头,“哦?这话怎么说?”

    宦达道,“入得翰林学士院供职的,皆是历届文举三鼎甲,饱读诗书,格外忌讳内侍,眼里往往容不得‘宦官干政’四个字。”

    随即,他一摊手,作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都说内侍‘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以为内侍有‘窃持国柄’的本事,因此我行走于大明宫中时,都不敢靠近翰林学士院一步。”

    文一沾道,“宦常侍莫要多心,此非忌恨,而是惧怕。”

    宦达道,“文大人可莫要再引东汉党锢之祸c晚唐甘露之变的前例,”他撇了撇嘴,“我都听腻了。”

    文一沾笑道,“好,好,我便另取一个前例说与宦常侍。”

    “五代十国时,在如今的元昊东南部有一个南汉国,南汉后主以为群臣皆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臣属想受用,就需先自宫。就是考上了进士,也得先净了身,再得官。”

    “以致小小一个南汉国,竟有两万多名宦官,其中多是饱学的纯儒。及至宋太祖攻灭南汉,仅掌阉割之术者便多达五百多名。”

    文一沾叹息道,“南汉后主虽然愚昧荒唐,但古今帝王概莫不是如此心理,以为宦官无家室牵累,便信之任之。”

    “自隋唐科举取士以来,文人为官中举c进士出身,皆是十年寒窗苦读所得。而内侍只要舍了那命根,便一举成了帝王身边的心腹人,这怎叫人不惧怕呢?”

    宦达想了想,点着文一沾笑道,“文大人这是变着法儿取笑我呢。”

    文一沾道,“可不敢呢,如今圣上封了宦常侍作监勘官,不就是应了这理儿吗?”

    宦达装模作样地叹气道,“今天我才明白,为何文官与宦官总是势不两立,这同一件故事,文大人看着是这个理儿,我听着却是那个理儿。长此以往,怎能不产生嫌隙呢?”

    文一沾道,“不知宦常侍听着的是什么道理?”

    宦达道,“依我说,那南汉后主是顶顶聪明的一个人,坏就坏在,读书人的官瘾忒重了些,明知要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