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章 延英召对(第1/2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威边军”驻地的这把火波及得比想象的要大很多。

    罗蒙正和纪鹏飞的折子几乎和杜韫玉c向和畅和齐得韬是一起到的定襄。

    罗蒙正是陈情,纪鹏飞是请罪。

    本来登闻鼓这事民间就多有议论,这火一放,就等于直接说这里面有鬼了。

    老百姓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想法,在他们眼里,皇上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有错的都是底下的臣子,至于天子为什么会不知道,当然是被奸臣蒙蔽了。

    就比如这件事吧,简直不能再明显了。

    为什么皇上一派钦差去了上邶州调查厢军作乱,“威边军”驻地就失火了呢?

    那肯定是因为奸臣放火一把烧掉了厢军作乱的真正原因。

    失火的是哪里呢?

    军仓。

    军仓是多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刚好在钦差到的时候就立刻失火了呢?

    那肯定是因为有奸臣贪污了军仓里的东西,怕钦差来查账,所以干脆一把火烧掉,这样就把账悄没声地就抹平了。

    至于军队账目,那不是历来就是军队内部负责的吗?那不是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吗?

    这把火一放,不就相当于把之前贪污的东西一笔勾销了,还能把责任推到下面的仓监头上去吗?

    所以厢军才会作乱抢木速蛮商人啊,因为粮饷被奸臣贪污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只能拿着刀讨饭吃。

    看看,连抢劫厢军都知道不能抢汉人的,要抢木速蛮的,真是可怜啊。

    据说为了这事,上邶州的奸臣还护着木速蛮,要严惩厢军。

    真是没天理啊,受苦的总是老百姓,承担罪责的都是低级官吏,那些贪污的奸臣却什么事都没有。

    因此,这把火放得把安懋都烧得从禁苑里出来了。

    大明宫,延英殿。

    安懋坐在上头翻着折子,徐广和周惇分站左右。

    延英殿位于紫宸殿以西,只有皇上信任的重臣才有资格进延英殿“召对”。

    旁边没有侍卫,礼仪上的要求比平常上常参还要更低些,这些设置都指向皇帝的一个需求,皇帝有难办的,不能公然宣之于口的事了。

    安懋出声了,“朕记得这个纪鹏飞,是光启二年的武进士,第二甲三十六名。”

    当时安懋刚登基,朝野内外都需要忠于新君的人才,所以安懋也不顾三年一次科举的惯例了,一上台在清理内宫之余就赶紧加开科举选人才。因此安懋登基至今已经有三次科举,分别是光启二年c光启三年和光启六年。

    而光启二年那次,是安懋登基后第一次科举,意义更加不同一些。在皇帝的位置上阅看后选出来的人才,印象还是有的,“怎么到去年才担任上邶州经略使?”

    安懋顿了顿,把折子一合,往后微微一靠,居高临下地看着两个人,“难道这纪鹏飞连续五年都没通过吏部的呈试吗?”

    进士出身只是一个文凭,殿试拿到进士后,文官需通过吏部的铨试,武官需通过吏部的呈试,吏部按照铨试和呈试的考试结果,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再分配官职。

    那么这里面就有不少可人为操控的空间。

    安懋心里知道,铨试和呈试以及最后的官职分配,是绝对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公正的。其中的关系网是极其复杂,最后分配的时候,也是先照顾得萌补的高官子弟,或者有关系的高官门生。

    除非像徐广家的两个儿子,连进士都考不取,门槛儿都迈不过去,那是想帮都帮不上。

    而像纪鹏飞这样既没有什么家世,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武进士,拖了五年才得上邶州经略使的职位,已经算是比较幸运地赶上安懋打压盛朝将领的好时候了。

    有些差不多出身的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