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挝登闻鼓(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敏儿笑道,“若主子是地方官,今若有个‘刁民’不经县c州官府,便直越去天子那儿击大鼓c下诉状,主子可嫌他不嫌?”

    不等王杰回答,就自问自答道,“这样不合越诉,就须捉来打!”

    王杰明白了,“难道地方官敢半路拦访?”

    “有何不敢?”苏敏儿道,“进了定襄,击了登闻鼓,才算‘鸣冤’呢,否则就是‘越诉’,地方官管不了‘鸣冤’,难道还治不了‘越诉’?”

    王杰还是不死心,“我尝读《麈史》,其有一则道:宋太祖时,有老农击鼓,望宋太祖替他寻觅亡猪,宋太祖手诏忠献赵公曰,‘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苏敏儿道,“此不过为耳闻轶事。”

    王杰笑道,“依你这么说,这登闻鼓从周至今立于天子脚下,竟是形同虚设,没一点儿道理么?”

    苏敏儿道,“自然有理,不过这登闻鼓只听黠官c酷吏和酸文人的道理罢了。”

    王杰还要再辩,只见徐宁走了进来,一脸严肃,他便住了口,想听听徐宁打听出什么了。

    徐宁道,“竟是一群邶州木速蛮,道邶州边境士兵不仅长年掳掠他们的财物,以武力相协。而前几日,士兵驯养的豕彘突然窜入邦克楼,此举侮辱了他们信仰中的‘至仁主’,因此相约前来讨个公道。”

    王杰惊讶道,“此事为何不诉当地父母官?”

    徐宁道,“此群木速蛮虽已入东郡籍,却是华傲胡商,常年经狮城c庐江往来与旗北与邶州之间。边境士兵均为‘威边军’下的厢军,归兵部管。想来邶州地方官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得两边调解罢。”

    苏敏儿道,“这事儿来得蹊跷。”

    徐宁道,“的确奇怪。”

    王杰问道,“如今这群木速蛮在哪里呢?”

    徐宁答道,“已被请进登闻鼓院了。”

    苏敏儿问道,“他们竟然自己写了诉状?难道是用胡文?”

    三人一同沉默了下来,看来这事儿的确不简单。

    突然,苏敏儿粲然一笑,打破了沉默,她对王杰道,“主子说得对,这登闻鼓立在那里,是有几分道理的。”

    ————————————

    ————————————

    1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

    (商议的事)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2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武《孙子兵法·九地篇》

    用兵的意旨就是要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3 “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

    不因劳役事务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办事不贪

    4 登闻鼓院,于阙门悬登闻鼓,许人鸣冤。唐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击登闻鼓。宋初,立登闻鼓于阙门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后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改称登闻鼓院,隶司谏c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

    凡建议有关朝廷政事c军事机密c公私利害等事,或请求恩赏,申述冤枉,贡献奇异术等,如不能依常规上达皇帝,可先到登闻鼓院呈递事状,如受阻抑,再报告登闻检院。

    5 “乃知听卑四聪达,万里呻笑如邮传。”——毛滂《登闻鼓诗》

    6 我这篇文里面的徭役设定是基于唐宋两朝,也就是封建社会顶峰c盛世情况比较多的朝代。

    但是现实就是,就是这两个朝代,古代百姓就是这么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