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嗣王安景(第2/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杰越听越觉得这有点像现代的相机雏形,但是又不敢肯定,于是装作很有兴致的样子,问道,“此物若真能取人像,为何不推广于民间,用作登记户籍,验明正身呢?”

    王杰的问题反倒引得安庆发笑起来,“民间户籍登册,自有县司按规定每三年‘案比’c‘貌阅’,又何须他物?”

    安庆看王杰还是想不明白,索性给他解释清楚,“民间造户籍c上记账三年一比,每造共三本,一留县送州府申省部;还有县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断不可能出现正身不清而逃税赋的情形。另外,这‘取景箱’用一次,就需琉璃一块,耗费不少,民间虽有能工巧匠,可难保地方官员不借此敛财,滋生贪腐。”

    安庆的话说得不无道理,民间登记户籍是靠官员c人力,农村地方官就是靠征税吃饭的,在俸禄比琉璃便宜的广大农村,推广“取景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更不用说,大规模的琉璃制作c保存c运输又要耗费不少人力,一旦推广又变成加派在老百姓头上的徭役了。

    “如此可真是枉费了福嗣王的一片心血。”

    “四弟此言差矣,”安庆拿了块绿豆酥小口地吃着,“此不过为奇技淫巧,无甚新奇。依我说,福嗣王怎么说也是正一品侯爵,竟不致学c读书,反而作工匠事,真是白费光阴。”

    “福嗣王竟不读书吗?”王杰惊奇地问道。安懋虽然不喜欢福嗣王,但是皇帝的庶弟连四书五经都没读过说出去总是不好听,王杰才不信安懋会在读书这件事上故意给福嗣王使绊子。

    “我于弘文馆读书至今,从未见过福嗣王。”安庆摇摇头,“倒是不缺点卯。”

    王杰这下是更加佩服福嗣王了,统治阶级不读四书五经,不谋官职美妾,倒成为一个兢兢业业的科学发明家,这简直是逆时间线而行的创新精神,“父皇也不管束他吗?”

    “也不用管束,”安庆吃完了那块绿豆酥,喝了口茶碗中的冰饮,“福嗣王能如此清闲,全是没有子嗣缘故。父皇若想让他上进,只需婚配罢了。福嗣王再糊涂,也该知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

    王杰立刻明白了安庆的言下之意,福嗣王虽然是嗣王,制度上来讲是食邑五千户,可是安懋加封的时候这五千户不是“食实邑”,估计是一个小得多的数字。

    福嗣王靠着现在这点食实邑能吃饱喝足玩玩创造发明是因为他没有成亲c没有官职甚至都没进权力中心。而一旦婚配,福嗣王作为一家之主,他就得担心一家子的应酬交际c吃穿用度,为子孙后代有所打算,这时候他就不得不上进去谋官职c实权了。

    想到这里王杰对安懋就有点发怵,安懋封安景的时候,估计就想着安景成亲之后还是不得不为自己所用吧。

    王杰看了眼安懋,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这时,苏敏儿走了上来,把王杰手中的冰饮换温茶,王杰见是她伺候,不由得怔了一下,回头看去,不见徐宁的身影,不知徐宁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竟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

    ——————————————

    1 取景箱倒映成像应该用毛玻璃,而不是玻璃。

    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是铅钡硅酸盐玻璃。琉璃包括以下三类:古代的早期玻璃制品c使用琉璃釉制成的陶瓷和含有玻璃相的多晶石英制品。

    玻璃一词最早在晋代出现,而琉璃在东汉时就已经出现。而在清康熙年间新设琉璃厂之后,玻璃一词才广泛使用,因此在康熙以前,琉璃和玻璃都指同一物件。

    2 古代民间户籍制度是非常非常完备的,连一个人什么特征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要交税徭役嘛。

    像东郡王朝这样的朝代,一般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