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七德之舞(第1/3页)  庶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敬完酒之后是舞乐,王杰对古人的宴会舞乐其实没抱多大的希望,但是第一支舞乐的一百二十八名舞者一上来就改变了他的想法。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只见这一百二十八名舞者全部披甲持戟,铠甲上镀银,在殿内的灯火下闪闪发光。舞乐起,擂大鼓,伴着激扬的胡乐,舞者阵形和战阵一样,随着乐声变换,和着歌者雄厚的嗓音,舞者持戟来往疾呼击刺,声震百里,气壮山河。

    王杰不知不觉看得怔住了,左圆c右方,先偏c后伍c鱼丽c鹅贯c箕张c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不停变换的阵形既有男儿的热血气概,又有舞者翩然的形体之美。

    安文瞧他如此呆愣愣的样子,忍俊不禁道,“《七德舞》本就改自军舞,四弟久居深宫,怕是没见过如此声势。”

    王杰回了神,不禁赞叹道,“这句‘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唱得极好,不知是谁创编此舞?”

    安文回答道,“此舞是唐太宗为秦王之时,破叛将刘武周后,亲自所制。原本只是士庶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曲词。贞观初,唐太宗召魏徵改制歌词,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又亲制《破阵乐舞图》,更名为《七德舞》,遂成之。”

    安文一提唐太宗,王杰就知道自己问错话了。果然,他转头一看安庆,安庆的神态和刚刚在中殿时,太子想和他讨论“欧虞之别”一样。

    但是安庆这回却不像和太子说话时一样沉默了,毕竟太子和他们有一层储君之别,但是二皇子比他们尊贵的只是嫡兄这个身份而已。安庆不敢正面和太子辩论,但是和嫡兄还是敢说道两句的,“四弟尚未就学,恐怕不知‘七德’之故,此典语出《左传》,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所谓‘武有七德’,其如是也。唐太宗一生戎马,征战南北,为大唐盛世立下赫赫战功,作此舞曲,以示不忘本也。”

    安庆看似是在向王杰解释,但是随即话锋一转,借题发挥道,“杜子美曾赋诗云,‘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只可惜隐太子c巢剌王身死玄武门,死后祸及亲子c妻女受辱c强加恶谥,又何曾享那杀兄囚父的‘贞观之治’。”

    其实安庆这话挺狠的,因为历史上对玄武门之变的争论往往集中在“杀兄”上,李世民能更改史料记载,抹黑李建成和李元吉,让“杀兄”看上去变得合理。而“囚父”是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派守卫囚禁父亲李渊在海池的船上,成功之后逼迫亲父禅位于他。

    东郡对于“受禅登基”是很敏感的,安庆这话很容易就变得政治不正确,尤其李渊篡隋,其实也是受隋恭帝的禅让,安庆的那句“囚父”要是真深究下去就变得复杂了。

    但是安庆这话的意思也很明显,明显到连王杰都听懂了,于是王杰试图转移话题,“《七德舞》已如此浩大,不知后面是何舞曲?”

    安庆道,“是《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也是唐太宗于贞观六年所造,其名取自于唐太宗所生的庆善宫,舞蹈比之《七德舞》舒缓安徐,意寓‘以像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

    王杰接连问错了两个问题,决定接下来都闭口不言。他可算知道安庆为什么要把话说得这么狠了,因为就算这支舞曲躲过了,等到第二支《九功舞》,安文还是会接着借舞曲打机锋。

    与其纠缠不休,不如快刀斩乱麻。

    王杰在旁边看着安煜c安文两兄弟对安庆的旁敲侧击,再不通世事也知道这嫡出双生子已经势不两立,随着其他庶皇子渐渐长大,这两个嫡出子都想拉庶子入伙,扩大势力。

    王杰猜也知道入伙条件是什么,不过就是两兄弟都许诺其他庶子,夺嫡成功后会善待站队的庶皇子,许他们一世荣华富贵,共享太平江山云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