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2页)  两汉往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刘濞的本意,这一仗不会持续时间太久。

    可打着打着,他发现问题很严重。他似乎陷入了个怪圈,冲上一队,死一队;投入一拨,陷入一拨,无论怎么努力,都是泥沉大海,总收不到“城破”的消息。

    刘濞焦急地在大帐里踱着。他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最为薄弱地地点,何以会如此顽强?

    随着时间的延长,刘濞渐渐绝望。

    然而他不愿意收兵,也不敢收兵,因为已没有了退路,只求再拼上一阵,能实现预定目标。

    此时的他已成功转型为赌徒,并且是输红了眼的赌徒。

    这一仗,持续到天方大亮。当刘濞再次看清城头时,气的差点吐血。长叹一声:中计了!

    绝望地望了一眼尸横遍地的吴楚大军,痛苦地闭上了双眼,有气无力地下了道命令:鸣金收兵。

    这仗不能再打了。使完了所有招数,也用尽了最后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吃光了的存粮。这次夜战不成,造反事业基本上就该收场了。

    刘濞向昌邑城投上一瞥后,下了最后一道军令:退兵!

    此时他,只求尽快返回吴国,整顿军马,以期联络南越诸国,割据东南。

    但为时已晚。花光了所有的本钱,想再翻本基本很难。

    打仗需要吃饭。走路一样,一日三餐,顿顿少不了。但刘濞手中的存粮,根本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随着这道“军令”,吴楚大军彻底崩盘了。

    先是饿死一大批(士卒多饥死)。后是跑了一大批。三十万大军。被刘濞搞的溃不成军。

    就在此时。周亚夫却伸了伸懒腰,率军出城,跟在刘濞的身后一路砍杀。

    吴楚大军饿的腿脚发软,连走路都很困难,更别指望抵抗了。

    周亚夫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手,不单自己热衷与此,更喜欢让同伴们都参与进来。

    就在他临出城前,没忘记给梁王刘武送去了道军令:出城截敌。

    刘武收到这条命令后。张嘴就是一顿臭骂。早些天你不帮我,现在我也懒得理你。

    没等刘武骂完,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人是韩安国。

    韩安国眯着眼说了这么一句话:此战,大王劳苦功高,今吴楚败亡之际而不出军,徒让周亚夫夺了军功,实为可惜。

    刘武一愣:嘿,你说的不错。当即调拨大军,开出了睢阳。

    如此一来可苦了刘濞和刘戊二人。仅周亚夫已让二人很是头疼,现在刘武也参与了进来。大有包饺子的意思。

    没等二人反应过来,吴楚大军早已乱成了一团。都慌不择路地忙着逃命。相互践踏,溃不成军。

    刘戊观此景象,绝望地摇了摇头,说了句“吾军败矣!”然后拔剑抹了脖子。不得不承认,他办事挺利落。

    可刘濞不甘就死。

    但他的举动让人不敢恭维,仅带千余人,甩掉众军,撒腿就跑。走彭城,过广陵,途经吴国,未做停留,直奔东越。刘濞一跑,败军就地缴械,投降汉军。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惑。

    疑惑一:那个叫周丘的人不还在折腾吗?刘濞为何不去找自己这位老下属?应该说,刘濞也动过这个念头。可思来想去之后,最终放弃了。因为周丘手上的人马,是人家自力更生的结果,和他刘濞没丝毫关系。如果愣头愣脑去找周丘,混的再好,最多能当个傀儡;混的不好,结果就很难说了。更重要的是,他和周丘也没什么私人感情。

    疑惑二:刘濞跑回了吴国,为何不组织军队和周亚夫一搏?事实上,这只是凭空臆想而已。因为刘濞当初几乎带走了吴国所有男丁(十四岁以上c六十二岁以下),并且一股脑撂在了半路上。这个时候,别说组织军队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