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祭祖返乡(第1/3页)  默氏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日便是除夕,而杨家宅院陡然也有大变样,先是请了邻里妇人帮忙将偌大的宅院厢房打扫了一遍,储放的生活用具也一并搬了出来,将原本空旷冷清的房间布置得有理有条。

    杨旭他们这一脉本就是镇上的宗主之家,在老一辈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有需要的时候让家里的妇人去搭把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好在有了她们的帮衬,否则光靠宋女侠一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杨家的祭祖活动乃是属于整个杨家镇的习俗,只是从主次上来说,嫡系一脉肯定是要在活动当中担当主要的角色,不可或缺。因此每年到了这个当口,镇上的其他住户人家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缺席,唯独杨旭他们一大家子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他忍痛舍弃陪同女友出行的机会不去而坚持返乡的原因。

    祭祖活动就在除夕之前,所以杨家在外成家立业的子嗣成员都会赶在这一两天返回镇上,届时偌大的杨家新宅便会开始热闹起来。试想一下,杨旭如今都已经是弱冠之年,而他的父亲杨穹却是几个兄弟姐妹当中成家最晚的那个,可以推断杨旭的几个叔父姑妈或许已然当了爷爷奶奶也说不定,儿孙满堂之下,若非以新宅的宽阔还真不一定能一下子塞下这么多人。

    需要一提的是,除了杨旭一家三口之外,杨家其他的直系宗亲早就习惯了繁华都市的生活,回家祭祖能够勾起他们多少氏族情怀不好说,或许更多的是已经被他们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杨旭的几个直亲长辈也许还好一些,毕竟都是受老爷子教育出来的,轻易不能忘本。但是到了杨旭这一辈,能够谨记家族传承的子嗣怕是已经所剩无几,如今除杨旭之外再无人习武便是最好的证明。而现在的长辈都已经习惯了去迁就膝下的儿女,所以这些年下来杨家人当中提早还乡的人越来越少见,回家祭祖俨然成了组团观光一般的模式。

    于是这一天镇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景象,一行十几辆私家车排着队穿行过干净的青石板街道,一一停靠在了杨家大宅的院门跟前,接着从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一些或西装革履或锦貂玉裘的男女,大包小包c偕老带幼的往屋里走。

    却不是说杨旭真的有这么多的直亲长辈,这十来辆车当中其实有一半多是像越野c跑车这类更符合年轻人品味的座驾,可以推测是杨旭的几个同辈年轻人自驾而来,没有去跟家里的长辈挤一辆车。这也足以见得杨旭的这几位叔父下海之后虽然没有取得像他女朋友的父亲——秦大老板一般的成就,但是也积攒下了不俗的身家。杨旭或许不是什么富二代,但是他的这些堂亲表亲却肯定是算得上了。

    杨家宅院这一天也说不上张灯结彩,但却肯定是一年之中最为热烈喧嚣的时日。隔天之后便是祭祖之日,因此最为手忙脚乱的便是几个作为一家之主的长辈,不仅要先去给老爷子请安,尽快将一大家子安顿下来,还得尽量约束好那些不懂规矩的后辈,一大堆事情挤在一起可谓焦头烂额。

    年轻人中要是已经成家了的还好,有了一些责任感,虽然他们也不一定理解回乡祭祖的必要性,但是长辈定了规矩之后他们多少还知道遵守。最怕的就是那种十几二十岁出头,叛逆期没过又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青年,无疑就会给整个安顿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过不论这些年轻人来了小镇之后会带着怎样的优越感与对乡下的不屑,祭祖的活动提上日程之后就得按部就班的进行。以达到年龄线的标准来划分,男性会被安排去为一些指定事宜做准备,女人除了保障后勤以外还得负责管束好孩童并教导他们一些礼仪。

    家乡有大型习俗活动的人都知道,一些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是轻易更改不得的,有时候甚至不惜与一些现代社会的治安条例与交通法规起冲突。杨家镇自成一隅倒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祭祖的习俗传承百年不容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