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七章 千里驰援(第1/2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距离高天翔与刘长生商谈援华战机一事,已过去了半个月有余。

    这段时间里,国内战场风起云涌,狼烟四起。

    其中,最为惨烈的便是常德保卫战。

    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277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

    史称武陵c朗州c鼎城,曾是七朝郡治c七朝军府c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c鄂西南c黔东北c桂东北地区,

    素有“西楚唇齿”c“黔川咽喉”之称。

    1943年11月初,日军出动16万精兵,自华容至松滋地区之间分3路向湘西北发动强攻,妄图一举占领常德,并威胁长沙c衡阳。

    中方共约21万官兵奋起抗击,在暖水街c茶元寺c石门c慈利等处对日军进行了阻击。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继上海c南京c台儿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日军发起常德会战是因为常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

    二是为了动摇重庆国民党的抗战信心,以战逼降,达到所谓“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

    三是为了歼灭国民党守军力量,摧毁第六战区根据地,夺取洞庭湖粮仓,达到以战养战和巩固中国占领区的目的。

    四是为了钳制国民党兵力,迫使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东南亚盟军的联合反攻。

    以上四点,均是日军盲目扩大战线所造成的后果。

    自1939年日寇攻陷武汉,再南下进攻,占领安乡,华容,石首一带,给湖南造成了紧张的战争空气,常德决战日趋明显。

    于是,1943年4月,国民党第74军进驻常德地区。

    与此同时,该军第57师驻守常德城,第58师驻守石门,第51师驻守桃源。

    1943年10月,第74军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将军召开会议,策定防御作战指导方案,制定了“以确保战略要点固守防御”为目的的防御作战计划。

    此方案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外围狙击战,以歼灭与消耗战为主。

    第二期为城垣守备战,严密封锁城垣,扑灭日寇破城企图。

    第三期为城内街巷战,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军,内外夹击,夺取胜利。

    时间一晃而过,日军大兵压境,常德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民众生命安全,57师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员并强制城内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内不留一人。

    为了使市民迅速离开城区,57师还派出士兵帮助市民搬运物资出城,并发布纪律文告,不许士兵收取分文报酬,告诫全师官兵严守军纪,如有违反,就地枪决。

    在此期间,一个向市民索要搬运费的上等兵被当场处决,不仅震慑蠢蠢欲动的士兵,还加大了市民对57师的信任。

    在随后的几天里,57师的将士们全力帮助市民市民撤离,不久之后,市民全部离开常德城区,此时的常德已经变为一座空城。

    与此同时,日本大本营以“大陆令第853号”下达命令,“准予进行常德作战”,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第11军于11月上旬发起此次作战,进攻常德及附近,摧毁敌人的战力。”

    一时之间,常德周边炮声雷动,硝烟弥漫。

    此时此刻,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寇此次进攻目的后,制定了“以诱敌歼灭之目的,将敌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两岸后,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击,然后把敌人消灭在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