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三章 聚变(第1/2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里救援,终得圆满,小山子虽吃尽苦头,却留得一命。

    此时此刻,高天翔背着昏迷不醒的小山子艰难的行走在回程路途之上。

    然而,就在此刻,外界战事聚变。

    高天翔万万没想到,日军突然从滇缅路上的重镇龙陵出兵腾冲。

    大兵压境,腾冲境内的各系统武装群龙无首,也没接各自上级抵抗守土的坚决命令,并没组织有效抵抗,自觉或不自觉地随县政府撤离腾冲。

    因此,日军进城时,腾冲城墙虽然坚固,却属于不设防城市。

    此时此刻,不仅军方和官方的机构、人员撤离一空,就是民间组织和群众男女老少也全部向山区投亲靠友,逃难而去。

    腾冲城实际成了空城。首批进入腾冲境内的几百名日军士兵向腾冲城开进时,除了遇上躲在砖瓦窑里的腾冲地方武装人员向上司发出的几发报警枪声,受惊俯卧放低姿势通过可疑地带,继续前进外,没遇上任何实质性的抵抗。

    可以说,日军是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腾冲县城。日军占领腾冲县城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细节令人觉得堂堂中国并非无人。

    一是接受上司命令,躲在龙川江方向进城大道边砖瓦窑顶监视日军动向的那位武装人员。

    这些武装人员接接受命令后,忠于职守,并没胆怯退缩,没见到日军就先逃避。

    他们在日军必经之路上认真寻找视野开阔处,镇静守候。直到日军从东边山上走下,进入坝区,出现在自己视野里,才从容开枪报警。

    尽管他们的上司早已撤离县城,不可能听到他的报警枪声。

    但是,他们的那份忠诚和胆量,乃让知情的腾冲人敬佩。这些武装人员完成任务后,又镇静撤离。

    虽然,日军受到惊吓,曾派出分队搜过砖瓦窑,却一无所获。

    其二是有当地的老百姓,远远看见日军的行军队列,果断躲进路边树丛,从容察看,不慌不忙从头到尾数日军人数,确认无误后,才离开现场。

    于是,这老百姓向当地村镇基层组织如实报告,日军占领腾冲城的精确人数。

    然而此时,腾冲城原有的武装,分别撤入了腾北山区一带。

    直到当月十几号,一支80多人的日军部队出城,向腾北山区搜索而过。

    这些腾冲城原有的武装人员才向日军发起小规模的袭扰。

    与此同时,这股日军出城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前往窥探撤往山区的腾冲武装人员动向,企图打击震慑。二是窥探境外远征军溃兵从腾冲过怒江撤往内地的路线等情况,企图寻机堵截。

    没过多久,这股日军到一处叫归化寺的地方,受到前些时撤出县城的原护路营和当地乡镇民间武装的联合抵抗,被歼40多人。所剩之敌因不明情况,不敢恋战,铩羽而退。

    之后,预备二师的游击部队才开始在腾冲境内作战。

    日军盘踞腾冲以后,开始人数不多,因为日军的主攻方向还是要突破怒江占领保山。后来,因为突破怒江的美梦难于做成,日军第56师团首脑才决心坚守“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松山。并决定增兵腾冲,以加强松山的侧翼安全。

    等到日军加强腾冲的兵力以后,控制了腾冲的丰富资源和财力,并以腾冲为桥头堡,向怒江以东的保山一带进行间谍情报和经济、文化作战,为巩固和加强其长期占领松山、龙陵的整个战略目标领服务。不久以后,日军在腾冲的常驻守备部队增至一个完整建制的联队。

    此外,还不时从缅北、野人山一带抽兵增援。

    然而在1943年夏秋,为解除游击部队第36师对驻腾冲日军的威胁,日军从各处抽兵,分多路集中扫荡。此时此刻入腾日军军力最盛时,兵力超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