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七章 抗日之志(第1/2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为了家人亲人可以放低姿态,但面对强敌却宁折不弯。

    高天翔心里很不是滋味,年轻的士兵抛头颅洒热血,保卫国家,毅然踏上战场。

    但,后方的亲人却不能得到妥善的安顿。

    国家愧对战死的英魂...

    勇士却毫无怨言,甘愿赴死。

    卫国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一点余地。

    三岛倭奴步步紧逼,国民政府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才会毫不保留的奋起抵抗。

    对此,高天翔却非常理解。

    当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怎么可能独自对抗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

    对面全副武装的日寇,国民政府只能利用战略纵深,死死托住敌人。

    妄想与抗日前期的日本常设师团决一死战,如同鸡蛋碰石头。

    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

    抗战前期,十七个常设师团战斗力强悍,装备落后的中国守军根本无法正面硬抗。

    以淞沪会战为例20几万日军就能击败近百万的中国守军,战斗力不可谓不强悍。

    直到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才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一般情况下,丁种师团主要用于扫荡敌后战场,有时候因为前线兵力不足也可以随时支援上去。

    如今猛攻武汉外围阵地的日寇,便是作战凶猛,战斗力强悍的常设师团。

    虽然中国守军浴血奋战,但终究无法抵抗,随着阵地丢失,战事每况愈下。

    期间,中国守军迫于压力,打了几场漂亮反击战,虽获得大胜,振奋人心,却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果不其然,连续吃亏的日军,在1938年7月到8月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对武汉外围地区发起猛烈的进攻。

    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大将亲自坐镇指挥,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又新增调40万大军配合作战。

    期间,日本海军航空队与陆军航空队共调动飞机500余架,外加军舰120余艘,作战经费32.5亿日元。

    日元在没有通货膨胀之前,可是很坚挺的货币,是非常值钱。

    与此同时,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下达命令:“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

    前世高天翔看过资料,知道当时日本本土仅留下一个近卫师团,也待命随时增援武汉大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海军航空兵,高天翔率领飞鹰战队与苏俄援华飞行队数次击退目空一切的日本海军航空队。

    确保了武汉上空的一片净土,为广大市民争取到撤离的时间。

    同年8月下旬,日本进攻受阻,一时之间无法突破黄鄂线,恼羞成怒的日军大本营下达188号、参谋总长第250号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攻占汉口附近地区,把蒋政权逐出中原。”

    不要脸的日本天皇居然通电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

    空军司令部,机要室张主任手拿截获的电报,并没有细看,而是再找人破译。

    此时此刻,张主任首先想到的是高天翔,奈何无法请动,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机要室首席密码破译员。

    “小李,刚截获的日军电报,赶紧破译。”张主任直接将电报摆放在桌子上。

    闻言,破译员小李拿起电报仔细一瞧,道:“主任,这是明码电报。”

    “哦!”张主任一愣,下意识应了一声,又开口说道:“那也看不懂,全是日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