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徐州会战(第1/2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光匆匆,转眼即逝,一晃已来到1938年1月初。

    虽说已经进入春季,但天气依然寒冷。

    日军经过大半年的调兵遣将、后勤补给,忽然间平静下来,不过,火药味却越来越浓。

    果不其然,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

    在南京失陷后,日军约8万人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行至明光一带,被中国守军所阻.双方激战逾月,大出华中敌指挥官烟俊六所料,遂从南京调集援军,倾巢来犯。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军第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双方在淮河一线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

    然而,津浦北线,拥兵8万的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弃守济南、泰安、曲阜等地。一时之间,日军长驱直入,直逼台儿庄。

    1938年1月13日,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与先期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联合占领青岛,残杀无数平民百姓。

    接着,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第五师团沿诸城、莒县向临沂进攻,齐头并进,企图会师台儿庄,打开进入徐州的门户。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中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1938年1月26日,徐州以南的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

    激战数日之后,至2月3日,日军最终攻占临淮关、蚌埠。

    稍作休整之后,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猛攻。国军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血战数日,伤亡惨重,51军残部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这时,第五战区指挥官李中仁得知战况,当即下令道:“命令59军军长张字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是!”副官立正敬礼道,便急忙转身退下,前去传达命令。

    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李中仁看着作战沙盘,又瞧瞧军用地图,暮的抬头直视前方,道:“命令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

    “是!”又一名士兵回答。

    正当这名士兵前去传达命令之际。

    李中仁开口叫道:“等一下。”

    温闻言,这名士兵停下脚步,转身向李中仁敬了一个礼,等候指令。

    叫停传令兵,李中仁在指挥室来回踱步片刻,道:“命令,第59、第51军,趁日军13师团回援之际,乘势反攻。”

    “是!”传令兵领命道,便急急忙忙下去下达最新指令。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李中仁轻吁一口气,道:“徐州南线成败,在此一举。”

    呼呼...李中仁呼出胸口的闷气,缓缓坐在椅子上。

    “建生,此番能有几分胜算?”李中仁问道。

    “不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旁边的参谋长说道。

    就在二人对话之际,徐州战区各个防区烽火连天,激战不休,中国守军以血肉之躯拼杀武器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

    徐州南线战场一直激战到3月初,中国守军夺回失去的阵地,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防线。

    随即,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与日本军队隔河对峙。

    当战况传至第五战区司令部之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