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 广州和佛山攻略(第1/2页)  主神图书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广州是数百年来清国唯一的通商港口,与西方的交流颇多,以底蕴而言,远在刚开埠不久的上海之上。

    赵大贵在广州考察了一下,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工业,比如全中国的钟表和怀表都靠从西方进口,但在广州,却有好多中国工匠可以自己制作西洋钟表和怀表的,做工考究,质量优良,并不比西方引进的商品差。

    更有意思的是,广州有专门的生丝复缫厂,引进西方机械对生丝进行复缫,甚至有几家丝厂都用上蒸汽机缫丝或复缫。

    (知了注:广州这时期就有蒸汽机缫丝厂和复缫厂,史料上有记载,不是知了在胡说八道)

    原来,中国的生丝生产向来简单,养蚕的农民收获蚕茧后,自己在家弄个灶台,支个锅,将蚕茧用水泡透了,再用极为简易的手摇式木制缫丝机,将蚕丝一点点抽出来。

    本地的丝绸织造厂拿到这种生丝,就直接用来织造,生产出丝绸。

    然而,西方丝织业向来精细,拿到这种生丝后还要复缫一下,将长度拉伸几倍,才用来生产丝绸。

    因此之故,西方丝绸用的生丝原材料更细更精致,生产出来的丝绸也更精美雅观,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挤兑中国丝绸的生存空间,使得原来中国丝绸的出口额高于生丝出口额的情况,变为生丝出口额远远高于丝绸。

    英法的工业比较发达,因此中国生丝拿到欧洲,是要送到这种复缫工厂去复缫的;而美国可能是工业基础较差一些,要在中国完成复缫后才会拉到美国去。

    可以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生丝,都要在广州进行复缫后才出口到美国,这也解释了广州这里为什么会有技术和设备相对先进的复缫厂,需求诞生进步啊。

    赵大贵打听了一下,中国生丝进行复缫以后,售价至少可以上浮四五成,有时候甚至翻倍:

    赵大贵在上海卖上好的辑里丝,卖四百元以上就觉得很合适了,但这种复缫的生丝,每担能高达五百二十五元到六百五十元,中间的利润堪称暴利。

    赵大贵以购买生丝的借口进这种复缫厂考察,又跟工厂主人商量,能否合伙开工厂,或者高价转让机器设备或工人,结果几乎是被人轰出来了。

    “就那么点东西,我扫一眼就知道大概怎么做了,还保什么密呢。”赵大贵摇摇头,却也无可奈何。

    在广州,拉拢更多西学派学者,考察一些技术较为先进的行业,以赵大贵个人来说是觉得收获颇丰的。

    接着,赵大贵又拿着耆英给的名刺和信函到离广州不远的佛山去,按之前说的要招募铁匠什么的。

    佛山是明清四大镇之一,从明朝时期就以发达的冶铁业文明,就是到了现在,也是整个清朝铁业和金属加工业技术最为先进的地方之一。

    赵大贵有耆英做靠山,在小小的佛山几乎可以横着走,当地军镇的千户极力巴结,提供各种方便。

    鸦片战争期间,佛山帮助官府冶炼铁炮什么的,一度极为红火,战后就有些萧条了,铁匠们不见得找不到活做,但至少不怎么如意。

    赵大贵给出颇为丰厚的工钱,要把人拉到上海去干活,有不少大匠和普通匠人感兴趣的,其中还有很多是有火炮铸造经验的名匠。

    赵大贵对这些铁匠几乎是有多少要多少,有铸炮和制枪经验的铁匠是一定要拉走的;

    一些岁数大了,挥不动铁锤,但经验特别丰富,凡是跟铁有关的事情,从耐火材料到炼铁炉的制作全部精熟的老铁匠,也是宝贝;

    其余铜匠、银匠等但凡愿意到上海去的高明工匠,也要打包带走,甚至包括数名专门做鞭炮和火药的匠人。

    上海商业极为发达,但工业水平却不高,当地铁匠的手艺水平远低于佛山镇的有丰富军工生产经验的匠人,毕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