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汉味绕口令(第1/2页)  武汉歌谣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c“吃口令”c“拗口令”等。它将声母c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c重叠c绕口c拗口的句子,读起来节奏感强,但容易打绞打哽,欲要一气呵成,有一定的难度,难则生趣,趣味无穷。这种民间语言游戏,生动有趣,常被人用来训练孩童的口语能力。

    汉味绕口令,用武汉话念读,具有地方特色,又因方言相近相同,极易出错,易错便更加有滋有味。

    好六叔,好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到了秋,收了豆,再还六叔六舅六斗六升好绿豆。

    选自朱介凡《中国儿歌》第343页。

    六,普通话读liu,武汉话读l一u,有个段子,专说武汉话的“l一u”,“星期六我在路上看见楼上有六个穿绿军装的陆军正在吃鹿肉”。这里面“六c楼c绿c陆c鹿c肉”等,武汉话都读“l一u”,很有意思,那么,根据“六c绿”编的绕口令就更有味道了。六斗六升绿豆,方言韵味极强,如用普通话念,就显不出地方语言特色了。

    一锭银,买只瓶;墙上钉一钉,钉上挂一瓶;瓶落下,打破盆,盆要瓶赔盆,瓶要盆赔瓶。

    选自黎锦晖c吴启瑞c李实搜编《中国廿省儿歌集(第四集)》第11页,朱介凡《中国儿歌》第365页亦有载录。

    “锭c瓶c钉”武汉话都不带后鼻音。“盆要瓶赔盆,瓶要盆赔瓶”,要读清楚c流畅,还真不大容易。钉一钉,前一“钉”,去声,动词;后一“钉”,阴平,名词。

    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鼓补布?

    由徐明庭先生提供。

    “鼓c虎c布c补”同韵,声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组合成简单的韵语。貌似简单,然而,孩子们在急切中是很难将其读得字正腔圆,清楚分明,也正好借此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矫正发音部位。多读多练,功到自然成。

    此谣流传地甚广,词句大同小异。

    八个夹夹,买八个粑粑,把得八个家家;八个家家,买八个粑粑,把得八个夹夹。八个夹夹,瞎唊瞎唊。

    儿时习唱。

    夹夹:gá·ga,舌头不灵活,说话不清楚的人,武汉人谑称“夹夹”。唊,gá,说,武汉方言,多指吐词不清,也可以用来指人说话不负责任,胡言乱语。

    花凤c黄凤,花黄凤;粉凤,红凤,粉红凤。

    儿时习唱。

    凤,凤凰,读“f一ng”。绕口令,共十四个字,用武汉话读,要想字字准确,流畅快速,并不容易。主要是双声c叠韵词汇以及发音相同c相近的语词集中在一起,虽为简单,读起来却有点绕口,但人们还是喜欢绕口令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艺术。

    一条裤子九条缝,缝了直缝缝横缝。

    选自黎锦晖c吴启瑞c李实搜编《中国廿省儿歌集(第一集)》第24页。

    缝:f一ng,有阳平c去声两种读音。“缝横缝”这三子叠韵,特别难读,弄不好会读成“嗡嗡嗡”,

    桂琴甫先生的《新洲县古今民间歌谣》中也收集有这首绕口令,文字完全相同,朱介凡《中国儿歌》323页亦有载录。有的版本稍稍复杂一点:“一条裤子九条缝,缝了直缝缝横缝,缝了横缝缝直缝,横缝直缝一起缝”。

    山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崔腿粗,两个粗腿比腿粗,不知道是山前崔粗腿的腿粗过山后崔腿粗?还是山后崔腿粗的腿粗过山前崔粗腿?

    选自朱介凡《中国儿歌》第354页。

    绕口令的训练一般是由简到繁,这是一首难度较大的,能将其很流畅地念完,应该称得上是半专业的了。此谣的拗口全在“崔c粗c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