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儿时“偷”趣以及其他乐趣(三)(第2/7页)  回忆频频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指并拢后,将自己的弹(tán)子放置在中指与食指之间,然后凭自我感觉,用大拇指使力弹出,来尝试碰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对方的弹(tán)子,较适用于两珠间距三步半(“半”,指四指并拢长度)距离,当然,其他距离也可使用,视情况而定。若在“弹”对方的弹(tán)子时把握不足,也可“搭桥”——借助自身另侧手臂,即用另侧手掌支撑,用另侧手腕作瞄准,然后有感觉后,尝试悬空弹中地面上对方的弹(tán)子。若弹中,则赢得对方一颗弹(tán)子。若未中,则交替进行,直至地面上的弹(tán)子被玩家们全部弹中,如此,才能开始下一轮。

    所谓“滚”法,即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遥远,玩家们完全不能瞄准,此时,只能相互凭感觉,各自前后大幅度挥动自己的手臂,然后按照某方向与力度,来尝试用自己的弹(tán)子,滚”动着击中对方的弹(tán)子,或试图拉近与对方弹(tán)子间的距离。因为“滚”法,玩家可以缩短地面上弹(tán)子间的距离,也可以凭运气击中,所以通过这种玩法而赢得对方的弹(tán)子,常被其他玩家视为准头好到爆的“体现”。当然,基本上都是胡蒙的,无法连续再重现第二次。

    所谓“滴”法,是指地面上的弹(tán)子间距已不足一鞋,因故意增加游戏趣味与难度(实质上只是对方不愿输而找的理由),而被对方要求拾取弹(tán)子,然后垂直放置在眼皮旁,用自身眼角余光来瞄准,外加借助自身感觉与地球重力,快速松手,就如同雨滴般下坠,尝试刚好“滴”中对方的弹(tán)子。若未“滴”中,则换对方操作,直至一方准确滴中,或迫使弹(tán)子拉远间距,不再进行“滴”模式为止。可以说,十“滴”七不沾,击中的概率很低,是比较磨人耐性的。

    而“捏”法,即是弹(tán)子间距在一臂范围内,且大于一鞋距离,然后先行的玩家可以直接用手指捏取对方的弹(tán)子,是种比较轻松便利的胜利方式。值得人回味的是,如果先行的玩家直接捏取对方的弹(tán)子,对方会要求量距,即需用“步”来确认,确认的确在“捏”法的范畴内,不然,对方会耍赖不认账,让人又恼又发笑。

    而“庄”法,即是一人坐庄,然后众玩家按庄家特定方式来闯关的玩法。具体操作是,庄家画个巴掌大小的区域,然后掏出一定量的弹(tán)子摆成一列或一团,称为“靶子”,“靶子”实时补充完整,然后又在六七米开外的距离上画条白线,随即规定玩家们:需站在白线外,不可跨越,可以使用“砸”、“弹”、“滚”、“撂”、“扔”、“丢”等方式来击中“靶子”,玩家每次击散几个,庄家赔几个,同时归还玩家原本的弹(tán)子,若玩家次次未击中,则每次玩家的弹(tán)子归庄家所有。总得来说,一旦庄家盈利较多,即玩家输了很多,则换人坐庄,以兹公平。

    因为这种玩法,含有“赌”的兴致,所以玩家们经常会“孜孜不倦”的闯关,同时,庄家也会“殷勤”的摆庄,但据不完全统计,玩家通常赢不了多少,大都被庄家赚取。但世事往往也有例外,有时候,玩家也会赢了个“钵满体盈”,也算是对玩家们的慰藉了。

    最后的“窑”法,是集大成之作,即在“事先用小铲子挖个橙子大小、食指深度的圆形窑坑”的基础上,综合“砸”、“弹”、“滚”、“滴”、“捏”、“庄”六法,以及“撂”、“扔”、“丢”、“跑”等方式,再加一个“阵法”融汇而成。可以说,“窑”法,是最紧张刺激,以及最考验玩家拼搏之心的,玩弹(tán)子模式了,可谓是“三分天注定,七分爱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其中的滋味,唯有亲尝者才可明了了。

    而“窑”法中的所谓“阵法”,即是玩家用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