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楂县怪病(第1/2页)  玉龙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了椹城,径奔西北。

    东持国株洲楂县城内人心惶惶,知县单信之急得口舌生疮c满眼血丝。

    青金色的龙纹诏令明晃晃摆在书案上,在单信之眼中就像一道催命符。

    朝廷下令本月之内楂县要征召壮丁三千人,年纪在十八以上二十八以下,身体健康无残疾,家中兄弟多者优先。

    可是如今的楂县却连一千个壮丁都凑不齐,交不了差贻误了国家大事,单知县的乌纱帽连同脑袋都要搬家。

    百姓们自然不是在为征兵忧心,让他们忧心忡忡的另有其事。

    半年以前,楂县城的三官井里长出了一棵碗口粗的怪藤,黑茎紫叶,其上生有尖刺。

    这三官井是城中的唯一一口甜水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楂县地处丘陵,凿井极为不易,且几乎都是颜色发黄又涩口的碱水井。所以楂县百姓自幼就会念一首童谣:“三官井水似蜜甜,一口就值一贯钱。便是龙王来做客,喝上一杯也畅然。”

    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这三官井,怕也没有这个县城。毕竟人若定居,水源是头等大事。没房子可以盖,有石头盖石头的,有木头盖木头的,什么都没有还可以盖土的。水就不同了,一天两天能将就,时间长了绝受不住。况且是要喝到嘴里咽到肚里,若是水质差了,轻则腹胀,重则生病,是马虎不得的。

    这县城中的百姓每家每天都要到这井里汲上两桶水用来喝,至于洗衣刷碗则就用那碱水井里的水。

    那怪藤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长出来了,早起去汲水的人四更天时到了井边,就看见那东西如蟒蛇一般从井底直长到井口,井边的人越聚越多,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容易等到天光大亮,忙忙去官府禀报。单知县听了也自诧异,带了人过来一看也自唬了一大跳。可这东西若不除去,城中人就喝不上水。因此单知县就命人将这东西拔出来,当时用了五十多个人才把这东西连根拔起,丢到城外的山涧里了。

    谁想第二天,井中又再长出一棵来,比之前的还要大。

    单知县只得故技重施,动用了一百人才将其拔掉。

    为了防止其再长出,单知县特意派了四名衙役在井边终夜看守。

    谁想第三天一早,不但井里长出了一棵和井口一样粗的怪藤,那藤上还开出了黑黄交错的花,大如巴斗,奇臭无比。那四个看守的衙役被那怪藤紧紧缠绕,全都窒息而亡。

    单知县一怒之下,将那藤拔出来放火烧掉。并且自己亲自看守在那井旁边,谁料竟是一夜无事,那井里再也没长出怪藤来。

    本以为就此无事,谁想从那以后县城里的许多人竟慢慢生起病来。先是浑身作痒,慢慢从身上的某一关节处长出白色肉瘤来,一碰就痛,如火烧一般。不过几天那肉瘤便皲裂了,能看见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有人忍着疼痛将那肉瘤用刀割掉了,但却是割掉一个就再长出一丛来。县里的大夫也束手无策,便是他自己也为这种怪病所苦。

    更叫人胆寒的是,患病那些人的身体开始越来越消瘦,肉瘤却越来越大,渐渐快要透明,里面的东西好似活的,时常会动一下。

    单知县急忙把这种情形上报,谁想到不但没有得到援助,上级反而严令本地人不准出这县城去,怕的是这种病传染。

    单知县无法,原本想将这些生病的人同没生病的隔离开,但实在太多,一时也找不到安置的地方。只得命各家将病人单独放在一个房间,这时便有很多人的肉瘤破了,从里面爬出来一只只烂肉一样的软体虫子,腥臭无比,还会发出吱吱的叫声。

    那些生病的人一旦肉瘤破掉也就死了,死时干瘦如骷髅,像是被吸干了精血一样。那虫子若是爬到人身上,便会紧紧吸住,除非连肉剜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