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出战金山(第1/2页)  天下何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福为陈子荣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趁早在元明军中树立威信,而树立威信的办法就是尽快带领元明军扩张势力,建功立业。

    这一年,灵峰城喜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将士勤于操练,可是毕竟在这乱世之中,偏安一隅终究不能长久。一直以来,赵元明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取得更稳固的地位,让黎民百姓不再经历战乱之苦,可是碍于陈德兴现在是灵峰城的主子,自己也一直谨言慎行,不得轻举妄动。

    这一次曽义云的事情,恰好是个导火索,可以用将士们不服作为激发,让陈德兴下决心出兵征战。可陈德兴做惯了地主,也乐于安逸,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忧患意识。

    但是陈德兴的儿子,陈子荣,就不一样了。年轻气盛,容易冲动,对于他人的不服管束,肯定会急于寻找解决办法,所以赵元明让崇福借此机会再激一激陈子荣,而正如赵元明所料,陈子荣真的就上套了。

    赵元明之所以让崇福在这时候刺激下陈子荣,是有原因的。

    长期以来,北方军和南方军在势力上不断扩张,惹得朝廷是人心惶惶,不断派兵予以镇压,没工夫顾得上赵元明这拨人,而且赵元明采纳李善文的建议,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坚决不与朝廷正规军有大规模冲突。

    朝廷也确实认为赵元明没有太大野心,一直没有予以镇压,可是赵元明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时而已,倘若朝廷平乱成功,必然会前来剿灭元明军,再者,即便是朝廷镇压不了各地叛乱,也保不准哪天各地起义军互相争斗,而以元明军现在的实力,大仗打起来,还是显得实力不济的。

    所以赵元明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可以进一步扩张元明军势力范围的机会。

    这一年,南方军首领温文辉率先称王,正式开启了和当朝对抗的新篇章,朝廷无奈,只得增兵前往南方予以剿灭,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天下怎么能有两个大王。

    朝廷增兵,按照就近原则,且考虑北方军队仍在和北方军对抗,所以增兵的人员补给,首先选择就是中部地区,而这一举动,恰好给了赵元明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

    赵元明已经得到消息,皇帝从金山城拨出八万人马前往南方参与剿灭温文辉的战争。这无疑对元明军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这样一来,中部的朝廷正规军人数骤减,那样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元明军的手中。

    据来报,如今在通往朝廷的必经之地,金山城,守军已经不足三万人,而金山城又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池,得金山城,进可以攻击朝廷,夺取天下,退可以回守西部,以图权宜。

    崇福将这个绝好的消息给了陈子荣,想让陈子荣建议陈德兴派兵出战金山城,建功立业,成就威名。

    陈子荣很高兴地接受了崇福的建议,随即决定在下次开会时向自己的父亲大人说明此次行动的必要性。

    于是灵峰城迎来了他们阔别已久的转折时机,陈子荣率先出列分析天下格局,头头是道,让听众都无不为之赞叹。陈德兴虽然也觉得自己儿子此番分析的很有道理,可是却一直不敢做出决定,毕竟现在的他已经没有夺取天下的大志,能在灵峰城安享富贵,也确实好过于赌上这全部家当。

    崇福看得出陈德兴的犹豫,这么多年的跟随,他早就清楚陈德兴在想些什么,于是他率先附议,支持陈子荣的建议。眼看着崇福这么卖力帮自己,陈子荣简直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

    紧接着,江达等人也在崇福的暗示下出列说话,希望陈德兴可以成全陈子荣建功立业的心情,而且表示他们这些将领一定会为少主鞍前马后,鞠躬尽瘁。

    陈德兴一看这刚刚因为曽义云事件闹得尴尬场面,一下子因为这金山城战与不战变得如此和谐,随即一个冲动,拍了桌子,封陈子荣为征战主帅,然后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