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 初次陛见太后皇上,大失所望(第1/9页)  曾国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国藩离开京师已整整十七年了。当绿呢轿车进入彰义门洞时,他不觉心头一热,无声念道:北京啊,北京,今天总算又见到你了!轿车穿过广安门,在一条狭长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这一带是原金朝的中都城,繁华的往昔早已随着历史烟云过去,剩下的只是一些破旧低矮的民房和窄陋的街巷胡衕。出了宣曜门,很快便进入正阳门大街。远远地可以望见闪耀着明黄色彩的宫殿群了,辇毂重地雍容尊贵的非凡气派终于出现在眼帘。曾国藩看着看着,视线渐渐模糊,心底思潮翻卷。十七年了,多么不平凡的十七年啊!当年雄壮轩昂的礼部右侍郎,已被常人不可想象的艰难险阻c忧伤恐惧c委屈打击c苦心思虑,打磨得两鬓如霜,两颊如削,疲弱得似经受不起轿窗外扬起的风沙。这十七年间的腥风血雨,究竟靠什么挺过来了呢?是靠青年时代立下的雄心壮志?靠镜海师所传授的理学修养?还是靠对三朝皇恩的报答之心?这十七年来所做的一切,究竟又是图的什么呢?为名标青史c流芳百世?为维护名教c拯民水火?还是为了眼前这座京城,以及住在这里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和他们的主子?

    曾国藩的身旁坐着昨天特地出城迎接的周寿昌。往日的风流才子,而今也是五十四五岁的人了,现官居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身穿深紫色汉瓦团花库缎驼毛长袍,罩一件麂皮军机坎,因为清闲,加之又会保养,他的气色很好,与仅大三岁的同乡好友相比,宛若有两个辈分之差。昨夜在驿馆里两人谈了大半夜,周寿昌还有许多话要说,见曾国藩入城来气宇凝重,沉默不言,也不便开口。

    轿车经过天桥,来到珠市大街口。这里商贾云集c车水马龙,板章巷口有一个临时搭起的木棚子,棚子里的灶台上有一口龙头大锅在冒着热气,棚子四周聚集着上千个乞丐。时已三九隆冬,这群乞丐无一人有件完整的衣裤,好些人的上身挂着松柏树枝,企望靠它来抵御风沙。他们满身污垢,抖抖颤颤地。围在锅边的在吵吵闹闹,老远便把手中的破碗递过去。后边的乱七八糟地排着长队,破碗烂钵不是拿在手上,而是覆扣在头顶。曾国藩心中恻然,不忍看下去,将脸掉向左边轿窗。这时,一辆围着红障泥的大鞍车飞也似的从窗边闪过,一阵尘土飞扬,老远地,还听得见马脖子上的银铃响声。

    ≈一t;应甫,你看清了吗,刚才过去的是哪个衙门里的堂官?≈一t;曾国藩皱着眉头问。

    ≈一t;不是堂官,是近日一个跑红的优童。≈一t;周寿昌淡淡一笑。

    ≈一t;优童?≈一t;曾国藩惊讶不已,≈一t;一个优童敢坐红障泥大鞍车?≈一t;≈一t;涤翁,你这是二十年前的老皇历了。≈一t;周寿昌笑起来,≈一t;现在京师最看重的就是优童,比我们这些翰林学士的身价都高。达官贵人c豪门公子挟带一个色艺俱佳的优童赴酒楼,一桌酒花二三百两银子,这种事在京师不算新闻。优童之居,拟于豪门贵族。其厅堂陈设光耀夺目,锦幕纱橱,琼筵玉几,结翠凝珠,如临春阁,如结绮楼,神仙见了都要吃惊。≈一t;≈一t;京师风气,竟然败坏到了这等地步!≈一t;曾国藩很愤慨。

    轿车进入拉冰胡衕,一座大官府第门前车马堵塞,贺客络绎,鞭炮声不断。曾国藩依稀记得,这是前工部尚书寿元的家。

    ≈一t;寿元还健在吗?他家今天是祝寿还是娶媳妇?≈一t;曾国藩小声地问周寿昌。

    ≈一t;寿元活得很硬朗。他家今天的喜庆我知道,不是祝寿,也非娶亲。≈一t;周寿昌是个几十年的京师通,他什么都知道。

    ≈一t;那又是干什么?≈一t;

    ≈一t;这件喜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