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 康禄和五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第1/9页)  曾国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同治三年五月初八日,朝廷给曾氏下达上谕:≈一t;李鸿章所部兵勇攻城夺隘,所向有功,炮队尤为得力。现在金陵功在垂成,发捻蓄意东趋,迟恐掣动全局,李鸿章岂能坐视!着即迅调劲旅数千及得力炮队前赴金陵,会合曾国荃围师相机进取,速奏肤功。≈一t;≈一t;曾国藩身为统帅,全局在胸,尤当督同李鸿章c曾国荃c彭玉麟和衷共济,速竟全功,扫穴擒渠,同膺懋赏,总以大局为重,不可稍存畛域之见。≈一t;但曾国荃却不愿意李鸿章前来分功。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同治三年六月十五日日记:≈一t;见李少荃宫保来咨,已派到刘士奇c潘鼎勋c刘铭传c周盛波等二十余营来助攻,十六拔营,中丞在龙脖子行营,接此咨传示众将曰:≈039;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039;众皆曰愿尽死力。≈一t;从这段日记中可见曾国荃及吉字营将领的态度。曾氏一面向朝廷表示同意李鸿章来援,一面劝说老九也同意,并做好了自己亲去金陵前线督师的准备。同治三年五月十七日,曾氏给老九的信上说:≈一t;余于六月间亦必往,兄弟畅叙。后时少荃若到,余即在彼,不遽回皖;如少荃不到,余即坐轮船速归。≈一t;鉴于老九和吉字营将领的态度,李鸿章最终未赴金陵会战。

    要攻城非要先拿下地堡城不可,但地堡城偏偏就拿不下。太平军全力以赴保卫它,每天从太平门里将炮子火药源源不断地运进堡内,选最强干的年轻战士替补伤亡。城里勒紧裤带,把最宝贵的能吃的东西送给守堡的人。就这样,虽然天堡城丢掉四个多月了,地堡城却依然还在太平军手里。曾国荃成天暴跳如雷,常常无缘无故地诛杀统兵将领,弄得吉字大营人人提心吊胆。正在这时,朝廷又下达命令,派李鸿章率军会攻金陵。上谕到达安庆,曾国藩为之苦恼。叫李鸿章去吧,利用戈登的洋枪队,金陵或许可速克,但吉字大营辛苦得来的战果,让别人来摘取,不要说心高气傲c争强好胜的弟弟不甘心,就是他自己也不甘心。不叫李鸿章去吧,金陵拖到哪一天才破呢?火药粮饷都不可久支,万一再出点什么意外事故,功亏一篑,岂不惹天下耻笑?考虑来考虑去,他决定从大局出发,还是要李鸿章速带洋枪队援助为好。并同时决定,一旦李鸿章出兵,他也从安庆启程,坐镇金陵城外。这样,攻城之功,他作为战场总指挥,自然列第一;若李鸿章不去,他也就呆在安庆,他不能去抢弟弟的功。

    苏州城里,李鸿章接到谕旨后也犯难。对于那个曾老九,他是深知的:本事不大,却眼空无物,自以为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他知道自己一去必然马到成功,但从此也就与曾老九结下了深仇,还会令恩师心中不快。不去,又违背圣命。李鸿章想来想去,想到一个极好的借口:盛暑天不宜多用火炮。他便以此复奏,并分别致函安庆c金陵。

    ≈一t;别人要来抢功了,你们答应吗?≈一t;在吉字大营高级将领会议上,曾国荃出示上谕后厉声问大家。

    ≈一t;世上有这样便宜的事吗?老子们在这里打了三年,脑壳吊在裤带上,他们倒来得现成的。李老二他敢来,看我不打断他的狗腿!≈一t;李臣典跳起来大叫大嚷。

    ≈一t;金陵是吉字大营包的,早破迟破,都是我们自己的事,谁也别想过问。≈一t;彭毓橘在喊。

    ≈一t;什么洋枪队,休想在爷爷面前耀武扬威!≈一t;刘连捷在骂。

    看到手下将领们如此齐心,曾国荃大为欢喜,他宣布:≈一t;明天各营推荐三十人,我要从中挑选一千人出来组成敢死队,三日之内务必拿下地堡城。各位回去告诉他们,待金陵打下后,敢死队每人赏银五百两,战死者抚恤银一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