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 你还记得初次见我的情景吗(第1/9页)  曾国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天后,兵部火票递来一份明发上谕:≈一t;浙江按察使着李元度补授。≈一t;曾国藩接到这份上谕后甚是恼火。

    同治元年二月初三日,朝廷令李元度补授浙江按察使。同年二月二十二日,曾氏上《参李元度片》。同年三月初六日,朝廷接受曾氏的参劾,李元度被革去按察使之职。

    原来,李元度祁门请罪不赦之后,一气之下,从粮台索回欠饷,将平江勇解散,径直回湖南去了。不久,圣旨下达,李元度被革去徽宁池太广道员职。曾国藩期望李闭门思过一段时期后再来找他。谁知李元度却又跟王有龄联系上了,募集八千人,号称≈一t;安越军≈一t;,浩浩荡荡地由湖南开拔,经江西进浙江,沿途又在义宁c奉新c瑞州一带打了几场胜仗。江西巡抚毓科向皇上请功,皇上赏他布政使衔。进入浙江后,王有龄为长期留住这支军队,又竭力向皇上保荐,于是有了这道上谕。李元度不服管束,不讲交情,三番两次明目张胆地背叛湘军,投入一贯对湘军怀着敌意的何桂清集团,这种以中行待老友,以智伯待怨仇的行为,使曾国藩由恼而怒,由怒而恨,过去患难与共多年的友谊已不复存在了,结儿女亲家的答谢诺言也不必兑现了,这两三年逐渐压抑下去的偏激性情又乘隙而生。他不要幕僚代笔,亲拟一份奏章,给李元度列举三条罪状:一为革职后不静候审讯,擅自回籍;二为义宁c奉新c瑞州无贼情,亦无接仗,系冒禀邀功;三为赴浙途中节节逗留,贻误战机。并承认自己用人不明,保举有误,请皇上将李元度交部严处,永不录用。

    咸丰十一年五月十八日,曾氏致信李鸿章:≈一t;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年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险,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穆生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一t;李鸿章接到这封信后即重返曾氏幕府。

    又,薛福成《庸庵笔记》中《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一t;适官军克复安庆,文正移建军府焉,傅相驰书往贺。文正复书云,若在江西无事即可前来。傅相乃束装赴安庆,文正复延入幕,礼貌有加于前,军国要务,皆与筹商。明年,吴中绅士雇轮船来迎援师,文正奏遣傅相募淮军赴沪,而密疏荐其才大心细,劲气内敛,可胜江苏巡抚之任。抵沪未及一月,奉命署理江苏巡抚。练兵选将,克复苏c常c嘉兴等郡,遂实授巡抚,加太子少保,赏黄马褂c双眼花翎,封一等肃毅伯,勋名几与文正相并,距出幕府时仅逾两年耳。≈一t;

    曾国藩由此想起李鸿章为李元度说情之事。为失地将领说情固然不对,但李鸿章离开祁门一年多来,袁甲三c胜保c德兴阿c王有龄等人多次邀请他,许以重保,李鸿章都不为之动心,宁愿在江西赋闲,宛如那年在建昌旅馆候见时一样。与李元度的见异思迁比起来,李鸿章的一片忠心是多么地难能可贵,何况其才其谊又都在李元度之上!曾国藩想到这里,立即派彭寿颐带着他的亲笔信,前去饶州府接李鸿章来安庆。

    李鸿章来了。他对恩师的认识,比恩师对他的认识还要深一层。他知道,恩师虽以理学名臣誉满朝野,但决不是一个迂腐的理学先生,既深谙历代权臣的用人之术,又有自己一套识别c考察c培育c驾驭c笼络人才的办法,被训斥而改换门庭的人会令其恨之入骨,相反,疏远之后仍忠心不改的人,则会获其加倍的重用。曾国藩的这一手,果然被李鸿章看准了。年家子c受业生,再加上精明c才情和忠心,使李鸿章重入曾国藩幕后,受到了这位权绾四省的恩师的格外垂青。

    这时,陈玉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