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第1/6页)  曾国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傍晚,长沙城内戥子桥陶公馆门前,来了一队士兵,为首的戈什哈对门房说:≈一t;相烦转告陶公子,抚台大人有一封急信给他。≈一t;门房不敢怠慢,把来人迎进客厅,献茶后,立即把信送进内室,交给陶桄。

    陶桄是前两江总督陶澍的独生儿子,左宗棠的女婿,原籍安化小淹,这时正寓居长沙。说起陶c左两人结儿女姻亲这桩事来,真是一段佳话。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一t;左文襄之初举秋试也,礼部报罢,回籍,诧傺甚,馆醴陵书院山长,倚脯至菲,几无以给朝夕。时安化陶文毅公方督两江,乞假回籍省墓。是时,船舶未通,吴楚往来,皆遵陆取道江西。文毅圣眷方隆,奉优诏驰驿回籍,地方官吏供张悉有加。醴陵为赣湘两省孔道,县令特假书院为行馆,嘱文襄撰书楹帖。其上房之联曰: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文毅家有古石一,其形正方,名之曰印心石,故文毅斋名即以≈039;印心石屋≈039;名之。召见时,墓陵尝从容询及也。文毅睹楹帖,激赏不已,问县令孰所撰,令具以文襄名字对。即遣舆马迎之至,谈一日夜,大洽。立延入幕府,礼以上宾。文毅得子晚,其公子尚在髫龄,而文襄有一女,年与相若。文毅一日置酒邀文襄至,酒半,为述求婚意。文襄逊谢不敢当。文毅曰: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立,欲以教诲累君,且将以家事相付托也。文襄知不可辞,即慨然允诺。未几,文毅骑箕。文襄经纪丧事,挈公子归里,亲为课读,且部署其家事,内外井井,如文毅在时。陶氏族人欺公子年幼,群谋染指,赖文襄为之御侮,得无事。文毅藏书綦富,文襄暇日皆遍读之,学力由是日进。一生勋业,盖植根于是时也。≈一t;

    陶澍少年得志,功名顺遂,二十五岁便中进士,以后历任地方要职,晚年做到两江总督。在任期间,救荒治淮,疏浚河湖,首开海运,改革盐政,是道光年间一代名宦。他多次微服私访民间,秉公处理命案。在湖南老家,士人对陶澍极为崇拜。与陶澍比起来,左宗棠的地位就差得太远了。左宗棠二十一岁中举后,会试蹭蹬。第一次报罢。第二次已被取为第十五名,但因湖南多中了一名,便把他的名字刷了下来,补上湖北一名,仅把他取为誊录。左宗棠不屑于当个区区钞写员,拂袖南归,在家努力钻研史地c荒政c盐政等经世之学。道光十七年,左宗棠主讲醴陵渌江书院。这一年,陶澍总督两江,到江西阅兵,顺路回家省墓,经过醴陵。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之处撰写楹联。左宗棠笔走龙蛇,瞬时挥就:≈一t;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一t;这副对联,既表达故乡人对陶澍的景仰和欢迎,又道出陶澍一生中最引为得意的一段经历: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底,道光皇帝在乾清宫十四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的≈一t;印心石屋≈一t;题匾。这件事,陶澍认为是旷代之荣。当时陶澍见了这副对联,激赏不已,立即把左宗棠请来,满口称赞。左宗棠本仰慕陶澍,他一肚子经世济民的想法,平日恨无处倾吐。这下见了陶澍,巴不得全部倒出。于是半是请教,半是显示,从学问谈到国事,从盐政谈到海运,足足与陶澍畅谈一夜。陶澍为家乡有这样的不凡之材而十分高兴。那年陶澍五十九岁,左宗棠才二十六岁。陶澍认定左宗棠日后的前程会超过自己,竟不顾相差三十几岁而与之订忘年交。

    第二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报罢。陶澍时已重病在身,一再邀请他到江宁去,要以大事相托。南归时,左宗棠绕道到了江宁。陶澍知自己不久人世,以尚在髫龄的独子陶桄托付左宗棠,并主动提出与之联儿女姻。左宗棠认为自己无论从地位,还是从辈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