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华尔街是个造神的地方,一代代股神起起落落(第2/5页)  股票作手回忆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它根本就不是有意进行的垄断。

    实际上,大规模的垄断操作中,很少有真能获益的策划者。科莫多范德比尔特两次垄断哈莱姆股票,均以惨败告终。但他也从空头短线们c狡诈的国会议员们和企图欺骗他的市议员们那里赚到了应得的几百万。另外,杰古尔德在西北铁路股票的垄断控盘中大赔,迪肯怀特在拉卡瓦纳股票的垄断控盘中赚了一百万,而詹姆斯基恩在汉尼拔圣乔伊股票案中损失了一百万。什么样的垄断才算成功呢?当然要把股价炒高,但卖出时收益必须得大,这样才算。

    我以前常常会想,为什么半个世纪以前的那些大作手会如此喜欢垄断市场。他们能干c警觉c见多识广,不会像孩子一样轻信同行们都是善茬,却出人意料地总是被蛰。

    一个老券商告诉我说:六七十年代的所有大操盘手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垄断一次市场。很多人是出于虚荣心,其他人则是为了复仇。总之,如果有人被大家指出,说他成功垄断过这支或那支股票,那就是大家对他的智慧c胆量和财富的认可,他就有了骄傲的资本,可以尽情享受同行的赞美。而这些赞美则是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的,是应得的。是虚荣心在这些冷酷的操盘手心中作祟,使他们进行那些丧心病狂的垄断操作,他们并不只为赚钱。

    那时,狗很容易就会吃狗,而且享受美妙的滋味。我之前应该说过,我多次成功逃脱被轧空的命运,不是因为我拥有神秘的第六感,而是因为我的经验,我总能大概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盘的力量好像不太对劲了,所以做空是不明智的。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对市场做测试,这种试探是一种常识性的操作方式,老一辈的交易商们一定也用过。老丹尼尔德鲁曾多次引诱小辈们卖空伊利湖丝绸的合约给自己,并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他自己却被伊利湖的科莫多范德比尔特轧空。当老德鲁请求他手下留情时,科莫多只是冷酷地引述大空头德鲁自己的不朽名言:“卖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自食恶果或者锒铛入狱。”

    能被华尔街两代人崇拜的大操盘手并不多,而德鲁不一样。他之所以名声不朽,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创造了“掺水股票80”这个词。

    爱迪生杰罗姆被公认为1863年春天的公共市场之王。据说,有了他的内幕消息,利润就像已经存进银行户头一样妥妥的。总之,他是个了不起的交易商,赚了几百万。他慷慨大方,挥金如土,在股市有大量拥趸,直到外号“沉默的威廉”的亨利吉普通过垄断老南方股票把他洗劫一空。顺便提一下,吉普是纽约州长罗斯威尔弗劳尔的妹夫。

    以前,大部分的垄断操作,主要就是靠不让别人知道你在垄断股票,但又通过各种方法引诱大家做空,所以其猎物主要是同行的专业人士,而不是股民,因为一般股民不太那么愿意做空。而这么多年,曾经让高明的场内交易员们上钩的原因现在并没有变。科莫多在垄断哈莱姆股票时,被轧空的人们进套的主要原因,是听到政治家们丧失信心的讲话。而我还从别处读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那些专业人士之所以卖空哈莱姆,乃是因为价格太高了。而他们之所以认为它太高了,乃是因为它从来没有这么高过。因为太高所以不能买,所以正确的方法就是卖。这个逻辑听起来是不是跟现在一样?大家都考虑价格,而科莫多考虑的则是价值。所以,很多年之后,那些老辈人还经常用“他做空了哈莱姆”来形容一个人穷到家了。

    多年前,我碰巧和杰古尔德的一个老券商聊天。他的真诚让我相信,古尔德先生不仅仅是个人物老丹尼尔德鲁就心有余悸地评价他说:“他碰谁谁死!”,而且他比股票史上所有的操盘手都高一头。他的那些战绩说明,他无疑是个金融奇才,毋庸置疑。我能明白,他适应新环境的本能大得惊人,这一能力对股商来说相当宝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