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逛个夜市也能这么兴奋,真是……
霍思宁不好吐槽小国没见过世面,但是此刻她内心深处却着实有这样的感慨。请大家搜索(品不过东洋的美食品种还是挺多的,走进那边灯火辉煌之,各种香气扑面而来,除了东洋炒面、章鱼烧、大阪烧、串烧等等,只要是想的到食物或许都能在这寻觅到。
棉花糖、柑仔糖、麦芽糖,还有弹珠汽水,在东洋也能找到那童年时代怀念的食物。
在这儿的大排档几乎闻不到油腻的烟味儿,哪怕这些大排档拥挤地排列在街上,但是空气里弥漫的只有食物的香味儿,油烟味儿却非常淡。
这与东洋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东洋虽然菜肴丰富,但是他们烧菜是不放油的。
至于为什么,一说是因为从华夏传到东洋的成语“粗枝大叶”被翻译成为了“油断大敌”,于是东洋人认为没有油,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也不会遭遇不测;
还有一说,则是因为东洋受到华夏儒教影响深远,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鉴于此,东洋人认为屠宰牲畜食用为不仁,加之东洋平原少,牲畜难以饲养,所以东洋人很少食用牛肉、羊肉。
二战后,由于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高,东洋人才逐渐食用牛肉,而羊肉仅北海道等少数地方才能买到。
东洋的菜肴很少加工熟食,特别是蔬菜,多为生食,因为东洋人的菜色讲究“色、形、味”,有没有味道是其次,但是所有的菜都要弄出花样,所以有人说东洋菜肴是用眼睛吃的,而不是用嘴品尝。
东洋菜肴放不放油不重要,但要说东洋是因“和为贵”的思想而不吃或少吃肉类,这至少让霍思宁无法相信也无法认同。
提起旧仇,东洋给华夏人的印象似乎是连人都吃的,南京虐杀华夏人数十万,让每一个华夏儿女心都烙下了难以磨灭的仇恨。
只是解放后华夏人忙着恢复生产,忙着壮大国威、发展经济,才一直没找东洋人算帐。
“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才是正宗的华夏儒家思想,不过是学会了茹素,东洋人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儒家精髓,这未免也太可笑了,做这种表面功夫,那也不过是假道学,真正的内心向善,学会包容宽恕,懂得礼义廉耻,这才是真正的儒家信仰。
当然,理是这么挑,但是霍思宁不是来搞批斗大会的,她是来逛夜市的,哪怕心里再瞧不起东洋人的假模假式,但是她现在身在这岛国上,还是得入乡随俗。
东洋料理没有油也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口味清淡,吃多少都不会觉得油腻。
不过毕竟是外域食物,哪怕这些小吃看起来色泽鲜艳,每一盘每一碟看起来都搭配和谐,但是也不是每一种小吃霍思宁都下得去口。
霍思宁毕竟在巴蜀长大,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总是忘不了家乡的味道,东洋的小吃并不单调,但是口味却并不能让霍思宁迅适应。
寿司和生鱼片据说是东洋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雏田千夏就最爱吃这两样食物,但是霍思宁却不过尝了一口就吃不下去了,最后在找到一家香辣铁板烧和关东煮,勉强能找回一点味觉。
这种时候,霍思宁就无限怀念家乡的豆瓣酱和巴蜀老坛泡菜,吃火锅,这两样东西这才是提味开胃的绝佳作料啊。
霍思宁的储物空间里就有这两样东西,这还是她来东洋之前特意准备的,不过现在霍思宁也不好当着雏田千夏的面堂而皇之地拿出来。
从夜市海吃了一顿回来,雏田千夏撑得直揉肚子,但是霍思宁却是明显地意兴阑珊,无他,只因为她没吃饱。
趁着雏田千夏出门给之前找她一起出去打工的那个姑娘送打包的小吃的功夫,霍思宁连忙从储物戒指里面取了一盒还在冒着热气的龙抄手狼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