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2/4页)  我不是汉献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哪里,谜之自信啊这是。

    很快,位宫就为他的自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带方郡,大汉的十艘战船靠岸,负责留守的位宫亲信不知死活,竟敢率众出城一战,试图将登陆的汉军赶下大海。只是等到汉军在岸边摆开阵势,杀来的三韩人立刻便胆寒了。相比起全副武装的汉军,他们身上的披挂用寒酸二字来形容都算是客气。

    孙策一马当先,随同一起出征的曹彰、关平、张虎、徐盖等人更是身先士卒,在岸边大败敌军后乘胜追击,一举便收复了带方郡。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尤其是江东孙权,更是一夜三惊,停战不过一年的光景,大汉的水军已经有了渡海作战的能力。既然能去带方郡,那想从海上攻入江东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原本孙权主要将精力放在长江,毕竟长江天险,只要守住了长江,就可以保证江东的安全。但现在看来,仅是保住长江天险还不够,必须要防备汉军自海上杀入江东。军事需要调整,这是费时费力的,但不做又不行。

    为了确保沿海的安全,孙权下令督造五艘楼船准备出海寻找适宜屯兵的海岛,防止汉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近江东的沿海。不想新打造好的楼船到了海上以后没过多久就翻覆了。事后孙权知道这是楼船的设计不合理,船底吃水太浅,结果受不住海风的吹打,失去了平衡才出现翻覆,只需将船底原先的平底改成尖底,增加吃水深度,便可以避免出现翻覆的情况。

    但让孙权感到忧心的是就在楼船翻覆不久,江东便开始出现谣言,说是江东孙氏逆天而行,是遭了报应。

    谣言止于智者!这话虽然没错,但这世上的智者还是只占少数,更多的还是那些听风就是雨的愚夫愚妇。孙权下令逮捕那些造谣传谣者,可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做贼心虚,坐实了先前谣言中的说辞。

    也就在孙权为谣言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荆南的刘备也没闲着。早在一年前与朝廷达到停战以后,刘备就仿佛想通了一般,不再对独占荆州心存幻想。在诸葛亮回归以后,刘备这一年来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交州,甚至交州更往南。

    那些常年生活在密林中的土著算是倒了血霉,为了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刘备撕下了仁厚的伪装,对那些土著发起了掠夺。以沙摩柯的五溪蛮为先锋,四处征讨交州以南的土著。仿效江东对待山越的做法,编户为军,成立蛮兵。

    在没对那些土著下黑手之前,刘备军中的兵马有八成是汉人,只有两成是蛮兵。但在刘备放开了手脚以后,仅仅这一年光景,刘备的兵马比例已经变成了各占一半。虽然兵力得到了大幅的增长,可所留的隐患也让本就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诸葛亮感到忧心忡忡。

    只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劝说充耳不闻。此时的诸葛亮可不似演义中所说那样深得刘备重用。三分天下的失败,让刘备并没有完全信任诸葛亮,而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干的确不如他在内政方面拿手。

    诸葛亮这人最大的优点便是谨慎,事无巨细,这样的人留在后方主抓内政是把好手,能力甚至可以与荀彧不相上下。但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同样还是谨慎,打仗向来是以正合,以奇胜,想要打胜仗,不冒点风险怎么行。可诸葛亮做事往往要有十成的把握才会去做,这也就导致丧失了许多的战机。

    刘备虽然能力并不出众,运气也不太好,但他看人的眼光却很准。就如演义中看马谡不堪大用一般,诸葛亮不信,结果到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而刘备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很彻底,每逢出战,刘备都会将诸葛亮留在后方坐镇替他看家。至于打仗的事情,就不带诸葛亮玩了。

    诸葛亮无奈,除了暗自祈祷别出事,也没有别的办法。他倒是也尝试过效仿朝廷对待汉羌关系的处理,但结果并不理想,汉蛮之间生活差异巨大,杂居在一起后麻烦不断,甚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