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4章 龙形玉佩(第1/2页)  铁板木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请看,这是楚国的虎形玉佩。这是我从国内淘回来的。这已经是春秋中晚期的玉器了。此器共两件,取自同一块玉料。虎成弓形伏卧状,闭嘴成圆,尾卷成圆,整器器形成玉璜状。其纹饰组合及刻画技法极具特色。虎外缘用细阴线刻画轮廓线;首、尾用小斜刀技法刻画大量龙首分解符号纹饰,表示有很多龙,同时这类符号又就形形成虎的体纹;虎腹中央位置用小斜线刻画虎骨体纹;前后肢用大斜刀技法,深刀重刻出轮廓,且形成龙首形。这类用大、小斜刀加细阴线,大胆表达的,极富质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少见,非常精彩。”

    老陈看着自己的这块收藏的虎形玉佩,显然是非常的喜爱,对它的夸赞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老陈,这块玉佩你是什么时候得到的,我之前好像来还没有看到过,又是从哪个不懂行的人手中忽悠来的?”坚叔开玩笑地对老陈说道。

    老陈连忙摆手解释道:“坚叔你可别开玩笑,你知道我这里只做正经生意,我怎么会忽悠人呢?那次是我回国去老家扫墓的时候遇到的这玉佩的主人,他家老母亲病重,家中急需要钱所以才忍痛割爱把这传家宝典当给我的,要是他有能力赎回去,我也会照价还给他的。”

    “好了好了,老陈你不用解释了,估计你开出的价格也是一定会让那户人家满意的,人家巴不得出手,怎么还会在赎回去,对你来说,这也算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我虽然不懂玉器,但是看这玉佩不考虑工艺技法的表现,只关注此件虎形玉佩的器型和纹饰组合,是否有却似曾相识的感觉?”

    “果然还是坚叔火眼金睛啊!什么都瞒不过你,没错,这件虎形玉佩还有一块,我们之前在老王那里看到过,鉴赏下来是春秋早期黄国黄君孟夫妇遗存,从器型到纹饰布局,与我这块楚国虎形玉佩相当近似,内容几乎可认为同出一辙。我当时看得眼馋真想从他手中忽悠,哦不,是买过来,但是他死活不同意,我还为这事和他几个月没联系过呢!不过现在大家扯平了,我也有这块玉佩了,嘿嘿!”老陈得意洋洋地说道。

    据老陈所述这两件玉器,时代相差百年,分属两个诸侯国,一个处于黄淮地区,中原文化结合东夷文化,另一个则是楚文化的代表。然而两件器物从器型功用到纹饰组合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只是工艺的进化体现出了年代的差异。

    黄国,在春秋中期被楚国所灭,成为楚国的一个邑,楚国也由此打开了通向中原的大门。而黄国贵族后人则仕于楚,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即是黄国皇族后人。

    历史背景揭开了这个谜团,事实上正如至尊宝他们所见,春秋时期,楚文化处于开放的吸收、融合期,无论是具有商代风格的权国文化,中原特色的曾国文化,中原文化结合东夷文化的黄国文化,以及春秋中晚期楚国所消灭的江淮流域的群舒文化,春秋晚期关系密切的吴越文化等,包括西周文化的传承,楚人自身氏族文化的继承,以及楚地源于商人的民俗文化,以及商亡后商遗民传承文化都被楚人吸收、融合。楚文化在春秋时期还未完全成型,但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国中后期,楚文化集大成,从而形成真正的独立的体系,并影响汉文化数百年。

    玉虎佩呈现虎伏卧状,长条形,嘴闭成圆,尾卷成圆,虎背之上还有一孔;虎周身饰春秋流行不减地浮雕纹饰,纹饰为解体龙首符号纹饰,符号中还残留有龙眼。玉虎被称为“六瑞”之一,为祭祀西方的礼器,但实际商周玉虎,绝大多数为玉佩,有两孔,且形如玉璜,功用应该是作为项饰或者组玉佩配件。

    “老陈先生,你带我们看了这么多,我着实是被你的收藏给折服了。但是我看了这么多玉器,你这里楚国的玉器却没有龙形的,你看我这块玉佩如何?”至尊宝兜兜转转见老陈这里都没有见到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