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九章 武嵬成军(上)(第3/4页)  凉州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委实无法绕开的一道道坎。

    他心中深知,这些坎跨过去了,或许还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沟坎。而一旦跨不过去。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的境地。先前马平的遭遇,也使他更直观地明白,在这个时代,想要做些事业出来,远非取得事功便能成。真的需要忍常人所不可忍,做常人所不能做。一个不慎,便唯有化为齑粉。

    健锐营在西山又相继操练了一月光景,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如今营中士卒们基本都已掌握了翻越山崖的诀窍。现在一个百人队四五百人,翻越自己当初作为示范的那道山梁,只需约莫两个半时辰左右。

    饶是如此,李延炤却仍然无法感到满意。毕竟组建这支山地步兵的意图,便是想让其可以跨越军事角度来看一般意义上的险地。并能够得以迅速在山梁中穿插,以期达到对敌军的一种突击效果。

    而如今这一道高不过三丈的悬崖,便让这些军卒耽搁足足两个半时辰,在战时,这两个半时辰已足够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有可能左右战局胜负。对此,李延炤既不敢怠慢,也尚无速成之法,只能多多督促健锐营士卒勤加练习。

    而在当下,营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居然是那些羌胡部落民。这些人长时间居住在陇西地区的山中,个个身强体健,翻山越岭基本不在话下。此番又习得这种攀崖之术,很快便在这支混编的队伍中崭露头角。李延炤数番亲临西山,先行攀登上山崖的,以及长途山地越野的,先行抵达者也多为氐羌部落民。

    周兴与王诚率下的本部令居县兵之前多以老兵自居,对这些部落民本就有些看不起。然而对方在操练时所表现出来的过硬实力,却成为本部县兵不得不正视的存在。如今编入军中的部落武士仍以氐羌人小头领充任军官。李延炤及一众军中将佐对其虽都有些不放心,不过从当下来讲,也委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外城落成后,服劳役的一众流民又在内外城之间相继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这些氐羌武士的家眷也多半打散在新城区安居。李延炤与辛彦之间曾论及此事,最终二人达成共识,先将这些羌胡民众散开安置,为其安排谋生之业。待人人思安之后,再通过政令等诸多手段推行汉化,鼓励县中汉民与之通婚。最终目的,便是务求让这些羌胡民众渐渐抛却胡俗,经历若干代之后,便会融入成为汉民的一份子。

    到那时,便是连这些羌胡部落民本身,便也不会再认定自己的羌胡身份。采取这种民族同化政策,好处可谓是显而易见。虽然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不过毕竟处在筹备与试行阶段,遇到问题,便解决问题,若能一直推行下去,将来关中陇西数州之民,不论胡汉,皆可为之所用。

    又一日黄昏,当李延炤率健锐营士卒操练毕,自西山返回之时,却见本应在城外军营中的主簿谢艾正在内城兵营外相候,李延炤忙上前告罪,请谢艾入营。

    “使君已征调州治精兵与各士族豪门部曲,计一万人集中操练。并征调西域长史府、敦煌、西海、武兴、晋昌诸郡郡守筹措钱粮,以为大军支用。”

    李延炤闻言,虽早在意料之中,却仍不免神色怅惘地北望一番:“使君终究还是仓促发兵。此番几集州中之力,各府钱粮,想必不能持久。若往攻陇西,利在速战。若陷入持久消耗,便难免败亡,若重蹈沃干岭之覆辙,我等何颜再见明公。”

    “既要速战,以艾之见解,我等必速取狄道。定东以为何如?”谢艾面对着李延炤几案后的巨大地图,右手食指已经点上狄道所在之处。

    “主簿明达,但有所命,炤不敢固辞。”李延炤听闻谢艾一语道破征伐陇西的要点,不由顿觉平生几分希望。这位任命不久的主簿,虽之前不曾领兵,然而这一番见解,却是远胜韩璞之流良多。

    “如今定东也已晋护羌校尉府属官,麾下县兵,倒可重新命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