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一切向钱看的奥运会(第2/3页)  香江女神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少400万美元,赞助者可以取得奥运商品的专卖权。

    这些规定提高了赞助门槛,但也让赞助的含金量更高。众多公司为了竞争赞助商名额,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柯达和富士,阿迪达斯和耐克等,纷纷展开残酷的捉对撕杀,也让赞助金额直线上升。

    最终,可口可乐以1300万美元的巨资击败百事可乐,富士以700万美元击败柯达,阿迪达斯击败耐克,使自己成为奥运正牌赞助商的同时,也让奥组委赚的盆满钵满。

    尤伯罗斯的第三招是门票,即高价出售门票。他将每张门票定价在50-200美元,并放出风声说,即便是美国总统也得自己掏钱买票进场。

    另外,尤伯罗斯甚至将主意打到了火炬接力上,他规定,只要有人愿意出3000美元,就可以成为奥运火炬手。

    开源之外,尤伯罗斯更是大力节流,他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无薪水的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

    尤伯罗斯这么拼,成果异常显著,目前为止,奥组委已经一共筹集到总计8亿美元的资金,负担各项赛事和活动已绰绰有余。最新的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比赛还没有开始,第一枚金牌就已经诞生,尤伯罗斯当之无愧。”

    ----

    以方剑辉的人气,早就有许多公司跟他接洽,想请他担当品牌代言人。但方剑辉又不缺钱,一直对此兴趣不大。

    但在运动场上享受了山呼海啸般的热情欢呼后,再考虑到霸者之证的任务,方剑辉突然改变主意了,只要品牌形象健康,代言几个也未尝不可嘛。毕竟,有代言商家的大力宣扬,对他声望的提升也是很有好处的。

    在一直追逐方剑辉的公司中,最为痴心的,就数百事可乐公司了。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百事可乐总部。

    副总裁杰里米·科恩兴冲冲的走进总裁办公室:“方剑辉终于松口了,说愿意代言最多三个品牌!”

    总裁唐纳德·肯道尔听了大喜,在办公室里急促的来回走动,挥舞着双手:“三个品牌!我们一定要占一个!”

    不怪肯道尔如此失态,请方剑辉作代言人,是公司一早就定下的计划,但因为方剑辉并不缺钱,一直以来对于代言产品兴趣不大,让百事可乐屡屡碰壁。

    在美国和世界的饮料市场上,如果说可口可乐是领导者,那么百事可乐就是追随者和挑战者。

    在七十年代以前,百事可乐基本上都是追随者的角色,但在新总裁唐纳德·肯道尔上任后,将角色更多地转变为挑战者。主动向可口可乐发起挑战:

    第一个重大挑战是,1975年,百事可乐实施了一项名为“百事可乐的挑战”的营销策略。百事可乐做了盲测试验:被试验者被蒙住眼睛,辨别两种可乐饮料。结果,被试验者中,喜欢百事可乐与喜欢可口可乐的比率为3:2。由于百事可乐的味道比可口可乐甜9%,第一口感对百事可乐有利。试验结果最后在电视广告中被大肆宣扬。

    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大幅缩小。

    时间来到今年(1984年),百事可乐又实施了另一项重大的战略,将公司标语改为:“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把目标锁定在年轻一代,标榜自己的‘新’,以及突出可口可乐的‘老’,用‘新’来向可口可乐‘老龄化’发起进攻。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要找一个新一代的超级偶像来为产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