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历史的思考(第2/4页)  定秦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这一份《谏逐客书》的出现,扭转了秦王政对于关东门人之间的不利印象。

    而在这同时,作为间谍案的主角韩国水工郑国,同样也为自己辩解:“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秦王政经过深思熟虑,而再次下令让这些关东诸国的门人得以留在秦国,而郑国渠方面同样也得以完成最后的工序。

    而荆轲的父亲并没有留在秦国的原因,至今已经是无可考证,但是对于相应的知情人,比如说廖异以及萧起两人而言,荆轲的父亲离开秦国,主要还是秦王政下令逐客的原因所主导的。

    而也就是因为其父的死去,荆轲失去了安然学武的基础,最后还是不得不出外游历。

    这也就是荆轲出外游历的原因所在。

    ……

    关于本狼的一些关于吕不韦的描述思考:

    吕不韦此人有大功于秦,这一点应该是吕不韦并没有被秦王政下令处死的原因。而郑国渠的修筑工作,主导者应该还是当其时作为秦国国相的吕不韦。这一点应该是毋容置疑的。而吕不韦的死亡时间,应该不会晚于公元前236年。

    在史记当中有着相应的描述: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後”。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秦王政十年十月,也就是公元前236年的8月,吕不韦被罢免相国职位,而在这一年剩余的时间当中,吕不韦在就国河南地的路上因为被当其时的秦王政猜忌,而最后落得个乃饮酖而死的结局。

    酖并不是指毒酒。而是指吕不韦纵欲过度而死,在这一方面,很多人都搞错了,以为吕不韦是服毒自杀,虽然就结果而言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含义可以说有很大区别了。

    而郑国渠也就是因为缺少了吕不韦的支持。所以在工程后期才会导致这种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