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8章 海内存知己(第1/4页)  奋斗在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路上山,崔耕大概明白了“半径山”名字的来历——这条山路实在是太难走,能不能称为“径”实在可疑,故称才有了半径之说吧?

    没上这半径山之前,他还奇怪,世间孝子贤孙多了,为祖母守墓三年有什么了不起的?世人至于如此吹捧陈元光吗?

    等上了山才算明白过来了,在这等地方守墓,生活物资很难运得上去,恐怕陈将军这守墓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啊。 :efefd“半径将军”的名号,人家的确当之无愧!

    山路不算长,但是狭窄陡峭,又多苔藓湿滑,一直走了将近两个时辰,众人才来到一处较为平坦的高台。

    但见一条瀑布直泻而下,形成一汪碧潭,清澈见底。潭里还有数尾活鱼游来游去,好不快活。

    杨柳依依倒映入潭,更显风景如画。

    潭边不远就是魏氏老太太的墓地所在,陈元光就在旁边结庐而居。

    早在三天前,崔耕便已经派人通知过陈元光自己不日到访。

    所以,等他刚一踏上平台,陈元光便带着手下们迎了出来,道:“草民陈元光参见”

    崔耕赶紧迎上前去,以手相拦道:“陈将军快快免礼,在下可当不得您如此大礼。”

    这话可不是谦虚客套的话,陈元光虽然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但人家十五岁就从军了,凭着疆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功劳,当上了漳州刺史。

    再者,陈元光的祖父陈犊乃是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高祖皇帝李渊起兵时,陈犊便说服他父亲陈果仁降唐,陈犊更是追随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

    陈元光之父陈政,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郡,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后陈政奉高宗皇帝之命,率诸卫将军戍闽出为岭南行军总管,平广寇,创漳州,以左郎将领州事。最后,陈政更是战殁于阵,漳人至今思之。

    到了陈元光这一代,将门世家,忠臣之后!他不仅蒙受祖荫,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家部署及故旧门生遍及岭南道,尤其福闽一地,更是扎根甚深。

    现在陈元光丁忧才无官无职,等三年孝满,朝廷就算不让他官复原职,一州刺史总是免不了的,论品秩绝对是在崔耕之上,根本不是他这种官场新嫩可以比拟的。

    陈元光自然不会真的拜下去,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好歹崔耕是朝廷钦封的岭南道肃政使,如今他又是丁忧白身,总不能见钦差御史而不拜吧?

    不过崔耕真的敢受他一拜的话,那接下来就真的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见着崔耕如此知趣,陈元光显然热情了许多,邀请道:“此地并非讲话之所,还请崔御史入内奉茶。”

    “陈将军请。”崔耕紧随其后。

    茅庐之内,陈设非常简单,也就是一床,一个石桌,十几个石凳而已。

    崔耕只带了宋根海进来茅庐,陈元光则向其介绍了随自己丁忧守墓的六位部将,分别叫:李伯瑶c沈世纪c许天正c马仁c张伯纪c欧哲。

    这些人在军中不过八品校尉,但崔耕却知道,这六个人在后世有个特别响亮的尊称,即——“平闽六将军”。

    现在不咋地,但好歹也是历史上有点戏份的龙套,他没打算怠慢,站起来身来冲六将抱拳客套了一番。

    这六人见状,却有些懵了,因为他们不过八品的宣节校尉,眼前的这位岭南道肃政使居然对他们也格外礼遇,要知道他们见过不少朝廷下来的上差,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官,都是眼高于顶。

    这位崔御史,倒是礼贤下士的很呐。

    一时间,崔耕竟也博了六将的第一面好感。

    其中一名校尉叫许天正,今年四十二岁,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平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