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39章 新官上任记(第1/4页)  奋斗在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翌日天刚蒙蒙亮,便有衙役在城中开始敲锣打鼓地巡街,并于各坊坊口处,张贴起红榜告示。

    红榜上写着,此番崔氏酒坊进献御酒有功,特进封木兰春酒为大唐第九御酒。清源县自此,升格为上县,并减免朝廷正供两年,以示仁治天下。

    所谓朝廷正供,指得便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专指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亦称田税,并不包括针对商贾所征收的重税。

    一时间,以耕种为生的清源百姓笑逐颜开,人人传唱,称颂天子贤明,朝廷仁政。尤其是那些靠着租赁田地给佃户耕种的大户人家,能省下两年不用交田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白捡了足大的便宜。

    当然,红榜告示中自然少不了清源升为上县之后,县衙的一系列人事调动。

    对于新任县丞陈子昂,清源的百姓c商贾和士绅倒是不大在意,毕竟陈子昂是外地来的官员,换个县丞对普通人而言没什么两样。衙门还是那个衙门,县衙大门还是坐南朝北开着,没有区别。

    倒是对于新任县尉的人选,在清源坊间不禁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人问清源县令姓甚名谁,兴许有不知道的。但若是要问崔耕崔二郎,何许人也?怕是六岁稚童也能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现如今的崔家二郎崔耕,在清源县中可不是一般的有名。

    先有童谣传唱仙家酒,再有崔二郎醉仙楼美酒会群商,木兰春酒畅销清源县,有价无市,一杯难求!

    再有如今的崔氏酒坊进献木兰春酒,被封了御酒,博了天下第九的名头。

    清远本地人要想不认识崔耕,恐怕是难于登天啊!

    如今这崔二郎更是了不得,居然凭着一介商贾之身,小小酒坊子弟却能堂而皇之地步入仕途,出任判六曹,负责缉盗防匪,主管一县治安的九品县尉。

    这是多大的造化?

    坊间百姓哪个不晓得,若要当上官,便要金榜题名中进士。每逢科举,清源县前仆后继去科考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不下百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哪个不是天上下来的文曲星?但真正能雁塔题名骑马夸街的读书人又有多少?

    几乎没有!

    可想而知,崔二郎这是夺了多大的造化,积了多大的福报,居然以一介商贾之身出仕,成了清源县堂堂的九品朝廷命官!

    一时间,坊间众说纷纭,茶坊酒肆c街头巷尾,坊里坊外,无不议论着崔耕此人。

    有心生羡慕者,有心怀感慨者,有酸水直冒者,当然,也有惶惶不可终日日。

    如趁人之危,篡占了崔耕家业的方铭,明显就属于后者。

    城东,天顺钱庄。

    钱庄的柜台外,方铭正双拳紧抱着,焦急地在店堂里来回踱步转悠着。这厮脸上惶急之色难以遮掩。

    待得钱庄伙计又添了一回茶汤,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拿茶盏,凑到嘴边大口一饮:“哇呀,烫死我了!”

    哐当!

    茶盏失手打落在地,方铭被滚滚热茶汤烫得趔趄一跳,尖叫了起来。

    这时,站在柜台里头的钱庄二头紧忙走了出来,让伙计将碎瓷破盏收拾干净,继而冲方铭笑道:“方掌柜,你这心不在焉的样子,可别烫破了嘴。怎么样,没事儿吧?要不要去请个郎中过来瞅瞅?”

    钱庄的二头是专门负责招待客人的,属于钱庄的二掌柜。此人姓谷,名大根,年约四十,在吴家的天顺钱庄干了快有小十年了,是钱庄的老资格。

    方铭烦躁地挥挥手,催问道:“你们掌柜的怎么还没来,你派人去请了吗?你瞧我在这儿都等多久了啊?”

    谷大根将方铭请着坐了回去,宽慰道:“方掌柜稍安勿躁,我早早便派伙计去请大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