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5页)  白话仙佛奇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否定和回避外界则为小乘(声闻、缘

    觉二乘)。

    庞蕴居士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提要】

    认为空义对修行都最为重要。

    水明寿公

    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

    最初不觉,忽起动心。因明起照,随照立尘。如镜现像,顿起根身。从

    此遗真失xìng,执相徇名。积滞着之情尘,结相续之识浪。真觉于梦夜,沉

    迷三界之中。瞽智眼于错衢,匍匐九居之内。向不迁境上虚受轮回,于无脱

    法中自生系缚。如春蚕作茧,似秋蛾赴灯。以二见妄想之丝,缠苦聚之业质。

    用无明贪爱之翼,扑生死之火轮。复有邪根外种,小智权机,不了生死之病

    源,罔知人我之见本。唯yù厌喧斥动,破相析尘。虽云味静冥空,不知埋真

    拒觉。如不辨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

    虚影。斯则劳形役思,丧力捐功。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岂知重光在眚,

    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若能回光就已,反境观

    心,佛眼明而虚影空,洁身现而尘迹绝。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

    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此诚穷心之旨,达识之诠。

    【注释】

    “真源”、“xìng海”,皆指众生本具之真如佛xìng。《大乘起信论》中有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以及本觉、不

    觉之义。文中多为发挥此论之义。“三界”,佛教讲的一切众生生存之环境,

    有yù界、色界、无色界。“邪根外种”,指外道,佛教以外的宗教、学派。

    “小智权机”,指小乘教及不明诸法实相的修行者。“二见”,有见、空见

    等执著二边之见。

    【提要】

    ①真如佛xìng为达到觉悟的根本依据,超越于语言名相之外。②众生本有

    佛xìng,当初无所谓觉悟。因有yù念(无明)兴起,从此本xìng被烦恼遮蔽,使

    众生沉沦生死轮回之长流之中。③外道和小乘的修行者不知众生的真正苦

    源,只求离世隐居苦修,或深究理论,否认现世之真实xìng,不能引导众生达

    到解脱。④要真正达到觉悟解脱,应“回光就已,反境观心”,用自己的智

    慧,断除遮蔽本xìng的情yù烦恼,使佛xìng显现。

    慈云慧禅师

    片月浸寒潭,微云映碧空。若于达道人,好个真消息。

    【提要】

    寒潭、碧空皆清澄无瑕,喻“达道人”(觉悟的修行人)之心。此心可

    映明月(法身),可映万物。

    黄山轮公

    投赤水以寻珠,入荆山而觅玉。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

    大错。

    【提要】

    普通人只贵远方寻来之宝,对身边之宝却不珍惜。人自有佛xìng,求佛应

    求诸自心。

    天衣怀公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遣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提要】

    应从此种现象体悟自然无为之义。

    圭峰禅师

    用则波腾海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鉴明水静,举随缘而会寂。

    【注释】

    “用”指心之用、作用。“体”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