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1/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与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Gregory II)的通信也只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64]尽管格里高利二世以极其愤怒的方式拒绝了皇帝的毁坏圣像提议,但是他还是谨慎小心地避免与拜占廷帝国决裂。他甚至做的更多,即设法平息意大利半岛一直存在的对皇帝的不满情绪。他试图将宗教问题从政治问题中分离开,试图保持对拜占廷皇帝完全的忠诚,因为依靠皇帝抵抗lún巴底人极有威胁的进攻对罗马主教来说是极为重要的。[65]

    紧接着大教长日耳曼努斯和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二世反对皇帝毁坏圣像政策的是大马士革的约翰(John of Damascus)。约翰是在哈里发宫廷里担任高官的希腊人,后来他进入耶路撒冷附近的圣撒巴斯修道院,他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他撰写的捍卫圣像的3篇讲话尽管不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但却是其最出色的原创xìng作品。[66]为了驳斥指责崇拜圣像是复活异教偶像崇拜的看法,他发展了其自己关于圣像的观点,他解释说,圣像按照新柏拉图主义观点,只是一个影像和中介,并以道成ròu身的教义证明崇拜圣像的合法xìng,这样就把整个圣像的争论与拯救教义联系起来。[67]大马士革的约翰提出的这一理论体系决定了此后全部崇拜圣像说教的发展。

    利奥三世在所有谈判受挫的情况下再度强制推行其毁坏圣像计划。他继续推进这一进程,颁布法令,下令摧毁所有圣像。同时,他还设法披着合法的伪装,于730年1月17日召集了最高级世俗官员和基督教教会人士会议,即所谓的“沉默会议”,要求他们服从即将颁布的法令。大教长日耳曼努斯拒绝服从,立即被免职。其以前的副官助手阿纳斯塔修斯准备无条件服从皇帝的法令,因此当场被任命为大教长,1月22日被加封。谴责崇拜圣像的教义就这样通过公布毁坏圣像法令而具有了合法效力。圣像被摧毁,崇拜圣像者遭受迫害。

    皇帝也在遥远的意大利强制推行毁坏圣像政策。但是,拜占廷帝国关于毁坏圣像的冲突导致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毁坏圣像法令确立毁坏圣像教义为教会和国家官方正统教义,颁布该法令使长期回避的分歧公开化,分裂因此不可避免。继承格里高利二世担任罗马主教的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 III)不得不在宗教会议上谴责拜占廷人的毁坏圣像政策,而利奥三世则将格里高利三世的代表投入监狱。皇帝和罗马主教都未能说服对方。在宗教纷争之后,政治分裂接踵而至。其第一个政治后果就是加大了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之间的裂痕,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的地位急剧衰落。但是,当拜占廷帝国开始丧失其在西方拉丁世界的地位时,却加强了其在希腊东方和南方的地位。与罗马的分裂使利奥三世得以抓住机会采取了对未来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措施。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以及伊里利亚大区已经希腊化的省区以前是属于罗马教区管辖。此时,这些地区被从罗马教区分划出来,归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控制。进而,利奥通过财政手段再度强化了这一教会政策。罗马主教被剥夺了对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亚民众征收人头税的权利,连同罗马教区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收入都被收归帝国政府,这笔钱每年总计达到3.5英担。罗马主教对皇帝这一独裁行为的一再抗议也不了了之。基督教教会两大中心的新界限此时正好与历史事件已经确定了的东西方边界相吻合。君士坦丁堡教区如今在其原来的领地范围中又增添了巴尔干半岛各省区和意大利南部希腊化地区,而且由于安条克教区正在被穆斯林统治当局一点点同化,皇帝因摆脱了该教区的花销而使自己更为富有。这一宗教势力范围因此就几乎与拜占廷帝国整个势力范围相重合。利奥三世以此为实现其使教会服从国家的既定目标奠定了更宽广的基础。因为他对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