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拜占庭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丁和支持马提娜及其子伊拉克罗纳斯的两派相互视同仇敌。当来自外敌的政治威胁最严重的时候,拜占廷帝国首都的整个政治生活都带有这场斗争的色彩。君士坦丁三世虽然拥有大批拥护者,但是他身染严重疾病显然是肺结核,[64]并在统治了不足三个月后于641年5月25日去世。

    儿童皇帝伊拉克罗纳斯此时成为惟一的君主,[65]而事实上,马提娜掌握政府的实权,她将已故的君士坦丁三世的大部分支持者驱逐流放。随着马提娜的登基,大教长皮尔胡斯重新发挥影响,这意味着君士坦丁三世打算放弃的基督一志论教会政策重新抬头。[66]狂热的基督一志论信徒希鲁斯此时重新获得亚历山大教区,如同其许多前辈一样,他不仅获得了对埃及教会而且对世俗的控制权。新政府认为任何进一步的抵抗都毫无用处,根据政府的这个指示,他公开与阿拉伯胜利者谈判并签定条约,心甘情愿地将整个埃及jiāo给阿拉伯人。然而,这个条约经历了长期的谈判,谈而不决,直到641年11月初,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倒台以后才生效。[67]

    从一开始,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头上就一直笼罩着浓重的乌云。帝国政治中更加重要的势力如元老院贵族、军事将领和正统教会教士都转而反对其政府,而公众一直憎恨着皇后和坚持基督一志论的大教长。他们被指责以dú害的方法造成了君士坦丁三世早逝,民众要求为其幼子加冕。君士坦丁三世的一个支持者、亚美尼亚将军瓦lún提努斯阿撒西都斯(Valentinus Arsacidus,或称阿尔撒库尼Arsakuni)率领军队进入小亚细亚,声讨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他亲自领兵抵达察尔西顿城下。伊拉克罗纳斯屈服于压力,为君士坦丁三世的儿子加冕为共治皇帝,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止他自己于641年9月底的垮台。[68]按照元老院的命令,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被废黜,同时该决定还以割掉马提娜的舌头和伊拉克罗纳斯的鼻子为标志。这是拜占廷帝国领土上首次使用割鼻惩罚这一东方习俗的,它被认为是受刑者再也不能担任公职的标志。这对母子被囚禁在罗德岛,大教长皮尔胡斯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而圣索非亚教堂前主持登上了大教长宝座。

    元老院授予君士坦丁三世的儿子皇帝权力,但是小皇帝只有11岁。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受洗时起的教名是伊拉克略,但是在加冕时使用的是君士坦90丁。民众称其为君士坦斯(),这是君士坦丁这个名字的简称,正如伊拉克罗纳斯的伊拉克略的简称一样。后来他还得了一个“大胡子”的绰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特别喜欢留长而浓密的胡子。[69]

    元老院在废黜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事件中显示出其拥有的权力,这点在其充任小皇帝君士坦斯二世保护人时再度表现出来。小皇帝在一次聚会面见全体元老时发表的讲话中特别强调,马提娜和伊拉克罗纳斯是被“上帝眷顾的元老院判决”废黜的,因为“以其大慈大悲著称的”元老们“是不能容忍罗马人帝国中的非法行为”。他进而祈祷元老们成为“未来的顾问和臣民共有美德及良好愿望的执行人”。[70]这些话显然是元老们自己指使小皇帝说出来的,但也说明元老院在当时还仍然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巨大影响。

    君士坦丁堡元老院曾被查士丁尼的独裁统治剥夺了权利,但是他去世后不久,元老院重新恢复其重要作用,7世纪期间其权力得到真正的发展。[71]它在伊拉克略王朝统治时期发挥着皇帝顾问和最高法院的职能。由于皇帝的变更,元老院自然就凸显出来(参见第29页),小皇帝君士坦斯二世从登基一开始就将自己托付给元老院进行保护和指导,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奇怪。然而,他不会允许这种监护持续太长时间。他就像伊拉克略皇家其他成员一样,拥有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