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二十二章(第2/4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仆放在眼里,甫一交手更是放下心来,己方各个身经百战技艺出众,不要说区区百十个人,即便多上几倍也不在话下。

    怕就怕找不到正主,可是怕什么那就来什么。

    辛三如何不知马宝这等豪强的府院多有密室密道?但也不是到处都是这密室密道吧?他也不会老也守在此等物事旁边吧?

    所以成功的可能很高。

    只要打他个措手不及,令其失去反应时间,使他不能理清头绪做出判断,于其逃匿前将其杀死,如此,他即有三窟六洞又能如何?

    这就是辛三要悄然潜入而后骤然发动的缘故,悄然潜入是为了不打草惊蛇,骤然发动是因为马宝就在此间,无论有无密道密室都要攻杀进去,若无密室密道则罢了,若有,那也只有徒呼奈何了。

    至于想要人不知鬼不觉的干掉马宝,那是不可能的,否则王洪要辛三他们来干什么?他还不如直接找个刺客算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天公不作美啊,没想到马宝今夜竟然就在这样一间有密室密道的房间。

    辛三初时并非没想过会有此节,可如今果真被他逃匿了,又当如何?

    “看来今番将是无功而返 恐有后患啊。”

    郁闷稍闪即逝,事已至此,辛三却一点儿也不为此后悔。

    只说他明知马宝可能逃或匿,对此风险而不顾就行动,此是为何?

    古今中外商场战场,至或匹夫愚夫斗殴,就从来没有百分百的胜率,从来就没有必胜的战争,有的只是稍纵即逝的战机,以及对胜负的研判,这常常须在短暂时间内完成。

    于形势变幻莫测的场合,时机难得易逝,有时已经绝望,可突然间老天就给了一个机会,此时若不立刻抓住,更待何时?所谓“天与不取,必遭其咎”,如此还怪的着谁呢?何况是极为有利的情势下。

    当胜率仅为一成的时候就可以行动,至于在胜率超过一半的情况下还无法判明情势的,那如何不失败?

    对于不许可有所耽延的事物,当无法决定什么是真确的意见时,无疑地应当根据最大或然性的意见而行动。甚至当无法决定两种意见中的哪一种有较大的可能性之时,也当选取任何其一,而在之后的行动上,就把它当作完全真正确实的意见,不能再去怀疑它,因为那使我们决定选取它的理由本身,确是十分真实的缘故(注4)。

    对于止步于可能的危险而不见其反面之人,虑不杂于利害(注8)者,必将一事无成,任人鱼肉。说的粗俗些,怕死就不要吃饭,因为吃饭还有可能被噎死。

    而既然非是因此之故而失利,难道是此番决策一开始便是错的?当初“庙算”(注9)是失败的?

    不,辛三对此次行动的研判及把握是合理的,当初的决断没有错,这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

    无论战前“庙算”之胜还是战时“先胜”之胜都只是对胜利的预见。孙子曰: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注2)。说的即是此事。

    以格斗的两方做比,彼此都是攻守方,首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所乘,如此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此时对方也没有失败,可只要再攻破他的防守便可,此即为我先胜。

    我既已先胜,便要寻敌之败c不失敌之败c制造敌人的失败,想方设法诱导对方,攻破其防守,使其失败,我得胜利。

    如此可见,我可否被对方攻破在我,而对方是否被我攻破则在对方,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

    所以此番之功败垂成既不在辛三,他又何须为之悔恨?难道说只因失败了就捶胸顿足,后悔曾经所作所为,将一切全都推翻?那是无能无为之人干的事情。

    使那些意志薄弱,易于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