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十八章(第2/3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千刀万剐了。

    这与秦国严刑重赏政策所产生的结果有本质不同么?

    不管设计的多么好的政策,也是由人来实行的,而人是靠不住的。

    所以,在秦国政策落实,法律执行过程中难免有疏漏,有人枉法。

    可是,辛三这些马贼却完全不用担心这方面。

    于他们而言,其所得不需别人来分配赐予,有多少缴获全归自己,这是重赏。

    其所失也没有人会“赦免”,一旦失手,就是掉脑袋或者生不如死的下场,这是严刑。

    还有比这更公平c公正c公开,更彻底的严刑重赏么?

    这是没有监督的严刑重赏,没有人可以干预的严刑重赏。

    这是人性人心与整个社会博弈的结果,完全可以将其视作发展到极致的严刑重赏。

    因为他们这些马贼的主业就是劫掠,生活c享受全赖于此,全凭劫掠所得。

    若卖命拼杀,则所得多,享受的就多,这是他们给自己的奖励。

    若贪生怕死,则所得少,如此就享受的少或者无法享受,这是他们给自己的惩罚。

    奖励自己还是惩罚自己?

    还有比这更纯粹的奖惩机制么?

    他们虽然不自知,却不妨碍做出这种朴素的行为。

    至于世所赞仰的秦人尚武精神,那其实是建筑在政治基础之上的,比如军功爵制度c耕战政策。

    当时的秦国地处周王朝西北边陲,位于文明的边缘地带上。

    自周天子将秦人的先祖分封到那里,他们便常年累月与犬戎等蛮族作战,其前几任首领更是直接战死于交战中。及至建立秦国,这样的战争也没有间断,国君也是照样战死,更不要说与其它诸侯国的战争。可以这么说,这个国家的历史就是这个国家的战争史。

    不只是秦国,在那个年月的国家c部族都是这样。

    对当时之人而言,战争与吃饭喝水睡觉一样的稀松平常。

    在常年打打杀杀,你死我活的环境下,优胜劣汰,剩下的便大多是具有尚武精神的人。

    既然当时的诸侯国都具有尚武精神,为何单独秦人名重于世呢?

    在这里,成王败寇赢家通吃并非主要原因,而是秦人的尚武精神的确远高于其它诸侯国。

    在秦国变法之前,其政治c军事c经济c文化都远不如关东诸侯国,被世人蔑称为蛮荒之地。

    然自变法之后,却一跃成超级强国,变成了一台大批量生产“大无畏战士”c“战斗狂人”的机器,帝国方方面面的制度都在引导c暗示c鼓励推崇,甚至是强迫国民如此,以至形成社会风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此消彼长,其他诸国江河日下。

    史载“秦人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驱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怯夫也。”

    这是何等气概!何等威势!于敌而言又是何等恐怖!

    没有平白无故的尚武精神,只有血与火才能将它锻打出来。

    若无国家的鼎力支持,尚武精神也绝不会如此辉煌。

    而辛三他们是肯定没有国家支持的,打击他们还来不及呢。

    但是他们具有同样的尚武精神,而这,就是来自于那彻底的严刑重赏,那纯粹的赏罚机制。

    虽然火热,却也无丝毫紧张之感,反倒是个个意气风发。

    战场之上,尤其是不能紧张,心思要与平时训练时一样平稳,得打心底里把杀人当砍靶子才行。

    其实,临阵慌乱乃是常事,初上阵之人及没有经验的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