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春生之卷 风起篇 第一章(第1/4页)  不畏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至正十一年秋,十月初七,山东益都路胶州。

    天色昏黄阴沉。

    青龙山旁边官道上,一支百多人的车队迤迡而行。

    队伍的最前方是两骑开道,铁盔,皮甲,跨刀提枪,勉强算得上披挂齐全;有车夫二十,每车御者二,护卫者五,上覆杂草,不知内中所装何物;队尾一架马车,御夫一人,护卫二十,车帘闭着,不知所乘者何人;另有有十一人提棍棒刀斧缀在队伍后面。

    尹尚在不远处的山头上观察着,随即有了个初步判断,面带不屑,自语:“看上去不好打啊呵呵。”

    尹尚,北地汉人,身高八尺余,近两米的身高,远处看像一只人立的犀牛,如果此时此地有人见过犀牛的话。

    一脸黑白红黄相间的络腮大胡子,显见有西域血统,额头宽阔,钢刀一样的眉毛,说不出丑俊,只看两只黄乎乎的眼珠子却是神光内蕴,深不见底。

    尹尚本是个老实人家的老实人。

    只是世道逼人,杀人放火吃香喝辣,老实种田死无全尸,人吃人的世道。

    古人云:窃钩者诛之,窃国者侯之。虽真情实况远远过之,本质上却也就是如此一回事罢了。

    汉人先哲老早就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什么是刍狗?草扎的狗,祭祀之时烧来用的,而以此来描述人的轻贱,如若杂草卑贱,实在是恰当。

    尹尚自幼师从老先生,继承老人家学识不说,更是自其处习得一身好武艺,好射术,形容其箭法“百步穿杨”是不行的,说是“穿七贯六”恐也不足够。

    很可惜的是,直至现在,尹尚也不知道老先生的出身姓名,很是引以为憾。只是知道其祖上乃是前宋丞相。

    尹尚原名尹大郎,后自改其名为尚。

    尹,伊尹的尹,尚,姜尚的尚。

    昔日,伊尹在夏,姜尚在殷,可两位先贤却把故国给灭了,当然做了这种事的不止这两位老前辈,春秋战国时多了去了,那时候可是华夏文明的奠基时期,世界历史的轴心时代。进一步说,宋张弘范灭宋,这不就是继承了前贤的志趣么,吾不才,也愿效法先贤。

    而他正好姓尹。

    尹尚抬头看看天色,自鞘内拉出长刀,一声吼,若平地起惊雷。

    “杀!”

    随即迈开大步往下冲去,身后匪众嗷嗷叫着往前冲。

    十来步后他便停下,侧身看着身旁经过的部下,谁要是磨磨蹭蹭便是一刀劈作两半。

    比如这位,面皮白净光滑酷似娘们的小伙子,他被别人撞的摇摇晃晃,像只遭了瘟病的小鸡,可是眼睛却在滴溜溜的转。

    伊尚踹开挡道的,大步跨过,斜劈一刀,那小伙子就只剩下半边脑袋还在脖子上。

    鲜血顺着刀刃点点滴滴的渗入土中。

    这刀是尹尚他姥爷的姥爷传下来的,祖传家伙什儿。

    刀长三尺,宽三寸,刀背厚一寸,重二十一斤。

    据说是当年托了在大都的亲戚买来的,足花了九两银子,这九两银在当时足够买三十个小老婆,两座半的大宅。

    而这位姥爷的姥爷后来据他那死鬼老爹说,乃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武人,擅使单刀和长矛,很有点功夫,可到底怎么个厉害法就不是很清楚了。

    当年尹尚才十二岁,“咔嚓”一刀就劈断了老人家院里一株孩儿腰般粗的柳树,姥爷不但没怪他,反就此将这刀传了他,说:‘这娃将来必成大器’,只是不知道当了土匪算不算大器。

    伊尚提刀缓步下山。

    那边官道上的队伍已经乱了,只是在领队的那两骑喝令下,勉强组织起了防御的架势。所谓的防御,也不过就是一致的将武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