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章 李治告别地球村(第1/2页)  大唐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治的身体因为李弘的死和李贤的被废,更加虚弱了,为了治病,由此开始服食丹药,并令太子监国。

    我们说过,隋唐实行的是两都制,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这两个城市好比皇帝名下的两处房产,这边住住,那边住住,换着住住,从自己住腻歪的地方到别人住腻歪的地方,也算是旅游了

    682年4月,李治和武则天从长安启程,前往洛阳散心。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是李治的最后一次出行。

    683年11月,李治的病情突然加重,按史书的说法是“上苦头重,不能视”,头疼的厉害,已经到了不能够睁眼看东西的地步。李治预感到自己快要不行了,诏宰相立即裴炎进宫,任命他为顾命大臣,托付他辅佐李显,进行托孤!

    李治将一份起草好的《大帝遗诏》交给裴炎,嘱咐给他3件大事:

    1,太子在灵柩前直接继位。

    2,李显刚当皇帝,政务繁忙,可以不按规矩服丧3年(总共是27个月),而是采用汉制服丧,1天代替1个月,27天了事(以日易月)。

    3,军国大事有决定不了的,要听取天后的意见定夺(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这样一种特殊安排体现了李治浓浓的父爱,他为儿子想得太周到了,首先是直接继位,意思就是别耽搁时间长了,以免出什么差池,

    服丧事小,国事为重!

    担心继位慢了,太子方面再出什么问题,就大大的麻烦了!

    要知道,玉玺坨坨可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别让皇位空着,先占住这个坑再说。其次是让李显以事业为主,不要因守孝而影响了工作。

    最富有含义的是最后一条,“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里包含一个连环信息:太子才27岁,没有什么历练,也不太成熟,小时候也没把他当接班人培养,所以对他很不放心,担心他控制不了政局,于是,一方面要让一个信得过的大臣裴炎辅佐他,可自己吃过大臣辅政的亏,担心裴炎会成为下一个长孙无忌,不希望同样的情形再发生在自儿子身上,所以决定再赋予老婆一些权利,毕竟他对武则天这么多年来的“前后座”辅导很满意,正是在“同桌的你”的辅导下,成绩才会那么好,因此想让武则天发挥余热把儿子扶上马再多送一段,也就是让“老同志多带带新同志”,并以此来制衡唯一的顾命大臣裴炎,实际上是搞了个“三权分立”制度——李显c裴炎c武则天互相牵制着,皇帝错了,有裴炎指导着,裴炎错了,有武则天制衡着。

    李治不多任命顾命大臣,只任命了裴炎一个,就是担心他们万一拧成一股绳,就会像当年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那样合起火来对付皇帝,此时就任命裴言一个,将来不会对李显和武则天造成什么威胁。

    李治想的实在太周到了,却唯独没想到,万一老婆大人错了呢?

    万一老婆要抢儿子的权呢?

    在李治看来,此时就算赋予武则天再大的权利,也影响不到儿子的权威,毕竟,这是一个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c出嫁从夫c夫死从子,女子的权力就算再大,也终归还是要回归给儿子的。

    万万没有想到,老婆大人是女人中独特的焰火,有从监护人变成法人的能力。

    正是因为李治赋予了武则天这项的特殊的参政特权,为武则天最终走向“神坛”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

    这一年,武则天59岁,搁今天女性都退休4年了,武则天才开始正儿八经的准备发挥余热,阿嚏!

    683年12月4日,也就是颁布完遗诏,李治驾崩了(上崩于贞观殿),客死于东都洛阳,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

    估计在临死前,对武则天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